送行的贝勒赶忙予以制止,他却越说越气,最后干脆抬起胳膊大声说:“我自己杀我弟弟,谁能把我怎么样?”
济尔哈朗差点死在阿敏手中,但在阿敏被皇太极囚禁后,非但不落井下石,反而处心积虑想要让皇太极赦免了自己哥哥。
他通过北京城里的内线,知道了大明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太监王承恩要出京为出身苏州的周皇后去苏州还原,途中会绕道杭州办一些事情,于是便有了“听雨楼”的刺杀。
只要能够刺杀了王承恩,翦除了崇祯身边这个最信任的宦官,那么皇太极或许便会考虑释放阿敏。
再往下问,那刺客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就是为了救阿敏?恐怕没有那么简单。”王承恩自问自答了句,一点也不相信。
可这刺客身份低微,能够提供那么多的信息已经不错了。
王承恩忽然问道:“丁把总,你看呢?”
第九十五章 是福,不是祸!
“丁把总,你看呢?”
“我不信。”丁云毅干脆利落的答道。
整件事情,其中的疑点实在是太多了。
先不说是谁泄露了王承恩出京的消息,单说济尔哈朗会为了救哥哥,而派出那么多的刺客刺杀王承恩,这一点就大有可疑。
阿敏获罪后,其名下的镶蓝旗转归济尔哈朗所有,济尔哈朗由此成为地位最高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他还继承了阿敏的庞大家产和人口。可见,阿敏的获罪,对济尔哈朗不仅没有伤害,反而成为最大的受益人。不久,济尔哈朗率领诸弟和子侄辈一同发誓:“我父、兄行为有罪,自遭报应。如果我们认为有罪的父、兄做得对而产生异心,一定不得好死!”
这确实不是他希图自保的无奈之举,而是发自肺腑的誓言,印证了他一贯的态度。
再者,皇太极之所以定阿敏的罪,是因为阿敏威胁到了他的地位,这才找了个借口治了阿敏的罪,皇太极哪里会因为济尔哈朗刺杀了明朝的一个太监而赦免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