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济道:“朕现在是这么想的,现在我大明的读书人还是太少了,应该让更多的人来读书,所以教育司这边,要增加官学规模。”
小学、初衷、高中的模式可能无法推广。
因为现在科学理论和教材不够。
但官学的数量要提高。
陈献章松了口气,只是增加官学规模,这个操作可以接受,前提是广安帝陛下能够让户部愉快的给教育司拨钱。
朱见济道:“朕拟打算,以后承宣布政使司所在的府城,要设立一个至少可以容纳三千人读书人的官学,其余寻常府城,官学要能容纳一千五百人,州所在,官学至少要容纳五百人同时求学,而县衙所在的官学,至少三百人罢,同时,要给这些官学配备相应的授课先生和教授,并且需要多专业性的发展,比如医疗、工业相关的专业,要开设专业课程,以后这些学习专业课程的读书人,就可以考相关专业的大学,而从这些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以后,就由国家分配去相关行业工作,属于……嗯,属于吏这个体制内,但不是官员,待遇的话,朕会和吏部户部具体商讨出来,制定一个完善的体制。”
要开始打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编制体制了。
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全国。
同时,也能利用这个体制,更好的促进大明的工业进程。
陈献章默算了一下,“陛下,按照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三十个人一个班的方式,扩大规模的官学,仅仅是先生和各种博士、教授,就需要数万人,这数万人都按照现有待遇来划拨财政资金的话,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关键是还有各种教学费用,算起来,朝廷在教育这一块的开销,至少要增加十倍以上。
朱见济叹道:“朕知晓,但这个钱该花。”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大明的工业已经萌芽,要想继续工业化下去,就得在教育上花大力气,培养尽可能的人才,而要培养人才,以便让大明走向新时代,必须教育先行。
教育,是一个国家走向文明的基本!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