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成勉力去听,在这时自是听不到那边在说些什么,抬头去看,但见那太监一脸怒色,千户不停解释,半晌过后,那太监才勉强点头,应该是两边说妥了。
六十杖堪堪打完,黄大成虽无太多感觉,不过还是垂下头去,做出昏昏欲死之状。
他身上的伤痕也是看着吓人,后背和屁股间的官服都打烂了,鲜血淋漓,皮翻肉卷,看起来十分的骇人。
一群与黄大成交好的官员涌了过来,黄大效两眼含泪,看着昏昏沉沉的黄大成,其余各人,也都是心情沉痛。
看样子黄大成的这条性命是保不住了,不过在这个时候,没有人忍心说这样的话而已。
锦衣卫和太监们分别散去,那个掌刑千户吩咐各人可以将黄大成抬回家去,在黄大成被抱起之时,那千户悄声道:“黄大人,多装几日重病,切切小心,下余的事,自然会有人与你接洽。”
黄大成微睁两眼,几乎没有什么动静的轻轻点了点头,那千户微微一笑,按着绣春刀自去了。
第852章 密疏
黄大成奏本上请立太子,被六十廷杖严责之事在朝野之间引发了轩然大波。与此同时的几件大事,比如西北甘肃的兵变,几个省小规模的民变,灾异,还有辽阳打下黄龙府的事情,在民间已经十分轰动,在朝廷这里,却是远不如黄大成“争国本”被杖一事来的更加引人瞩目。
兵事和民变在官员眼里只是小事,只有事关储位,国本,天子堵塞言路廷杖官员之事,这才是真正的大事。
对很多文官来说,天下就在书本之中,道理只在半部论语之内,只要朝廷有正气可以揄扬,天下事就没有什么不可治的。
不论钱粮兵谷,算术农学,这些只是末道,要紧的是圣人大道,哪怕是明末时女真已经与大明征战厮杀数十年,双方各自死伤惨重,已经是不可开解的生死大仇,哪怕是女真已经入关夺了大明京师,在南京的一些青年儒者仍然将心思沉浸在所谓的大道之中,对非本同道之人,党同伐异,甚至东林党人挑动内战,象黄宗羲在国难当头,清兵即将南下之际,与刘宗周等人在朝野呼应,抓着福王不放,只因为当年东林党曾经参与争国本一事,将老福王斗倒,使太子朱常洛获得了胜利,所以在南明立国之初,哪怕小福王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些东林党人就是说福王不堪,不得继位,其实还是当年争国本的党争延续。至于时人担忧的建奴问题,黄宗羲给出的答案就是修仁德以怀远人,只要自身修了仁德,远人自服,何必汲汲于兵事?
这样的人和这样的见解和这样的人品……后世明史多半是此人和其身后学派所修,黄某人也居然成为一个大家,后人不知者对他满怀敬意,实在是叫人不知道如何说是好。
眼前这争国本的大事,在京师文官们的心里有多重要,也就可想而知了。
黄大成一路被抬回家去,从皇城到他家的门前都有不少官员相送,甚至有一些青年官员安步当车,一直将人送到黄宅门前,看着黄府的人接黄大成接了进去,这些官员还站了半天,最后才一脸钦佩的离开。
黄大成表面上伤得很重,这也使人忧心忡忡,很多人担心他熬不过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