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页

主要是,北虏这一次能够深入境内,又没有面临强力机动兵力的反击,这在辽镇也是很少见的事情。

由此可知,辽镇的兵力,确实是在持续的下降之中了。

而辽阳镇的表现,只能以耀眼来形容,此消彼涨,朝廷在最初的震动之余,又有欣慰之感。老将凋零,新锐兴起,说明流水不腐,大明的国力仍然十分强劲!

在京师种种的风潮之中,一匹塘马,悄然从德胜门离京,奔向数百里外的宣府镇。

……

……

“大公子,就是这一封奏折了。”

塘马自京师出来,两天就赶到宣府,在总兵府邸之外,有人将他的马匹接了去,塘马继续前行,等到了李如松的签押房中时,一边跪下,一边将沾满了汗水的,打了火签的密封信件,毕恭毕敬的呈送了上去。

李如松还是那种纨绔公子的模样,大剌剌坐在交椅之中,四周是一群恶少年模样的军中勋贵,屋子正中,摆着马吊,色子等博戏用具……李如松好赌是远近皆知的,在辽东时,经常一乘能坐十几人的大轿上开赌,无非就是色子之类,和一群将门恶少,呼啸而过。

若不是李如松立功累累,怕也就是一个寻常的勋贵了。

而如今的他,年过三十,精力充沛,立功无算,父子双总兵,一门显贵,象极了汉时的霍去病。

他接过信,看看塘马,点头道:“出去罢,帐房上领二两银子。”

“是,谢大公子。”

这塘马其实是一个保到千户武职的军官,李府家丁出身,所以称呼都没有改变,此时叩一个头,赶紧退了出去。

“哼,奴辈!”

李如松看了一会,便是面若寒霜。

信中除了将辽阳镇的奏报和梅国桢的奏疏一并抄录了过来,还将朝中一些中下层文官的动向和议论也一并抄录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