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页

等两人将货物全卸下来,那几个商人中才有人叹道:“我们算是走南闯北有见识的人了,这样的事,还真是头一回见到。”

“想必货物是从海上过来的,自然是先到辽南。”

“这里头的关节之处小弟倒懂一些……从关门到宁远,广宁一带,都掐了顺字行的商路,如果不开辟海上道路,辽阳这里就和关内失了联络了。这样一来,宁远伯等人算是做了无用之功,人家自海上来,他们能有什么办法了?”

“怪不得人家早说了英少国公是勋贵中脑子最好使,也是最会做生意的主……果不其然啊。”

“难得的是公平买卖,不以势欺人。诸位,我看我们去辽南看看怎么样?若是一年几百艘船的南货过来,以后我等要调整一下经营的策略才跟得上这变化了。”

“言之有理,好在到辽南也是方便得很,我们交点车费,到城门上车走人就是。”

这几个商人,原本就是自城外而来,一心想到城中发卖货物。怎料遇到杜义和李达这一对主,卖货不成,反而要往辽南跑一趟了。

不过对他们来说,辽南之行是必然之事……辽阳镇从修港口,造船,建设造船厂,这已经是一个整体配套的大工程,花费的钱在天文数字。

顺字行在京师和天津一带,还有登州一带,甚至江南,苦寻有造船经验的高手匠人,在宽甸一直不停的砍伐大木,在辽阳往宽甸和往辽南两条主官道上消耗了大量的银粮,从万历十年的元春到现在六月,半年时间加派了过万民工,每日不停的修理,终于道路主体基本上完工,这个效率,让大明官员一只手再给他们加两年时间,也是未必做的下来。

这已经是两个体系之下的工作效率的比拼了,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在这几个商人眼里,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神迹,他们立刻决定前往辽南,这就是必然之事,南货大举前来,不提前做准备的商人,在未来几个月后,绝对会遭遇灭顶之灾。

……

……

“这……这还是辽阳?”

“俺日他先人……俺日他先人……俺日他先人!”

李达的高亢的日先人的感慨简直声动九重,惊动了四周不少的过客和居民。一看到是两个风尘仆仆的军人模样的人,四周围过来的人脸上露出了会意的微笑,然后就是各人忙各人的,没有人再来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