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很快集结好了,千总旗后是排得老长老长的三列纵队,各色旗帜在天空中飘扬,边军不象禁军或内镇明军,南方明军尚红,不论军旗还是战袄都是鲜红色,边军尚青,长罩甲是青绿色边饰,短罩甲穿青袄或青色折上巾,而辽阳镇仍然尚红,红旗招展,身后是七百余名穿着大红军服和外甲铁甲的军士,犹如一条喷火的长龙,蜿蜒转折,散发银光。
大队的将士很快出现在田野上,在他们的左手边就是蔚蓝的大海,千总部营地离海边不到五百步,睡觉时都能感觉到海风和涨潮落潮时大海的低啸声,在海边,无数的工人正在紧张的施工,建造着庞大的军港和造船厂,整个建筑群落绵延有五六里长,令人一看就心潮澎湃,感觉到人力与自然伟力的结合。
行军途中,轻快的鼓点声响了起来,每个士兵,不论是老兵还是新兵,步伐都渐渐欢快起来。
……
……
过了辰时,中左千户所的千户黄敬才赶到自己的官厅,他的脸色很不好看,在官厅处理了几件公务之后,他这一天又无事可做了。
事实上这些年来千户所一直就是这样,公务有限,有时候黄敬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去一趟公厅,反正也无事可办,就是每年收税的时候要下一些功夫,另外他自己的地要军户们好生去耕作,那时候他也会用些心思,再有就是去宽甸搞搞贸易,中左所这里好歹认识一些海商……其实就是北方很少见的海盗,黄敬会从宽甸掏腾一些人参貂皮来,交易给海盗去贸易,一年好歹也能多赚二三百银子,值当跑一趟了。
一个千户,说是五品,底下按制是一千一百二十名士兵,也就是一千一百二十户,分为十个百户所,实际上黄敬麾下的兵丁只有在城中的一百多人,其中有十几个是他的家丁,剩下的就是城守百户,其余的各百户要么住中左所北城,要么在城外散居,他根本就不会管……也管不了那么多。
如果不是天高皇帝远,千户根本屁也不算,也就是辽东都司这样的地方,实土临民,千户还算个官,要是在内地,连个屁也不算。
第459章 巧遇
黄千户颇有一点占海为王的感觉,上头的海盖参将是大婆婆,金州卫指挥是小婆婆,这些婆婆三五个月才来一回,只要打点一下,酒宴摆丰盛些就屁事没有了,然后就是他说了算,平时这里风平浪静,天下太平,就算是前一阵辽阳总兵张惟功来了,也是看一圈就走了,说是要建港,黄敬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大明的事情,从说一说到真正想做,再到真正能做,再到真正做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黄敬觉得三五年后有动静就算不错了,谁知道没过三五年,也没过三五个月,三五天后就有辽阳镇的人来勘探地止,半个月后选址结束,第一批人手就过来了,然后就是伐木,烧窑,各种材料源源不断而来,再下来招工,此前的事还不算什么,这一条就叫黄敬大为不满……这帮辽阳来的太不懂规矩了,随意哄抬物价,以前中左所也不是没有过工程,比如修复南城北城,盖千户官邸,修上帝庙,城隍庙,千户儒学等公益工程,照例是地方集资,上头也会拨一部份下来,黄敬拿了大头,给各百户吃小头,军户们肯定是白干,每天两干一稀的杂粮吃着就算不错,结工的时候好歹不拘赏个几钱银子,那些穷军户总不敢闹腾,谁敢闹,就是一通鞭子过去,自然就老实了。
可辽阳来的人真真是钱多烧得慌了,在这里招了千多个小工在工地上,连金州卫那边也招了一千多人,加起来近三千人的小工队伍,每天密密麻麻的人群扛着各式锹铲靶和木匠用的所有的工具,浩浩荡荡的入场开工,而每日的工钱,是按日结算,每天供饭之余,还给四钱银子,一日一结!
这般算法,一个月能赚十来两,这岂不是逆了天了!
在黄敬记忆中,这么大的工程只有当年的宽甸六堡能比,当年调及的民夫比这还要多些,但动用的官兵有好几千人,巡抚在内的各级文武官员过百人在工场镇守,这才使工期如期完成,在工期之时,巡抚还用王命旗牌斩过几个捣乱的工头,以震慑群小,使这些家伙不敢延误工期。
在眼前,只有一些穿着青衣盘领的吏员在做提调,一问之下,是什么“军需司”的成员,再问,就是“将作司”或是“建筑司”,总之就是不是黄敬记忆中的机构,不问可知,这是辽阳镇弄出来的花样。
没有一个官员,他连交涉都找不着人,在黄敬看来,这活计虽重,一天要干足五个时辰,早晨天刚亮就起工,晚上天将黑才收工,晌午在工地上吃,听说这是要赶工,用了这么多人,这般赶法,却是用撒钱这法子提调士气,效果也是十分明显,附近军户不仅是正兵全来了,余丁也来了个七七八八,只要是壮实汉子,自忖顶的住一天五个时辰的苦活,断没有不来赚这个银子的道理。象中左所这种地方,地处半岛的最前端,身边全是茫茫大海,连个象样的货栈商行都没有,就算平时的货郎挑子,买得起的人也是不多,不要说男子几年做不起一身象样的衣服,便是妇人也是如此,大姑娘十来岁穿着露裆破衣服是常有的事,最便宜的松江布也得二两一匹,一般人家一年也攒不下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