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页

“不象啊……”

“这么大风,这火能打着?”

“又来吓人了……不必理他们。”

“药池都盖着呢……怎生打火……真是在唬人了。”

毕竟是正经的官兵,鸟铳还是认得的。其实北方原本没有鸟铳,就是火绳枪,式样是以短粗为主,因为短粗,所以爆发力不够,威力有限。在此基础上,三眼铳等冷热功能都有的火铳在北方军镇很有市场,颇受欢迎。

在南方,就是鸟铳大行其道,鸟铳的铳管细长,爆发力更强,杀伤力当然也大,只是制作工艺更为复杂,需要更好的闽铁打造出来,工匠的制作要特别用心,才会发挥它原有的威力。这原本就是戚继光在南方与倭寇做战时,缴获的倭人的火枪,感觉威力不小之后,加以仿制和加强之后的结果。

而倭人的火枪,又称火炮,则是他们在几十年前仿制的葡萄牙人的火枪,而制种工艺,其实已经在葡萄牙人之上。

就大明仿制的佛郎机炮来看,也是青出于蓝,甚至明末最后一段日子,铁胎铜芯的大炮制造工艺,也并不在欧洲之下了。

当时的东亚,对拿来主义没有丝毫排斥,拿来的东西,折腾一下就比原本的还强,可能当时的大明在科学理论和实际上,包括军事上都落后了,但最少大明还有包纳并学习的自信,而几百年后……那就不必提了。

眼前拿出火铳的是一千来人中真正准备出手的,其余带腰刀的有一些是正经的刀牌手,预备战局不利做支援用的,其余的长枪手或弓手根本就是来打酱油来了……以一千人打不到二百人,辽阳镇真的不必这么做。

就二百破二百好了……原本就是这样的打算,而周晋材也明白,当然,军需局的人也明白,上头需要对赵士桢研发出来的这种火铳做点简单的试验罢了。

还是两年前,赵士桢就开始对火铳做具体的研发了。

第389章 三段

原本这种事情还得再过十来年,等鲁密铳传入中国后,赵士桢开始上下左右的折腾,发明出多种火铳来。在万历末期,中国也发明了自生火铳,也就是燧发枪,不过比起西方的燧发枪来,更贵,更不易打造,当然,以当时大明工部的制造工艺来说,连鸟铳都造不好,发给下头军镇的鸟铳,打十枪最少有三枪是要炸膛的,而击发时还要贴近脸庞才能瞄准,士兵拿这个打仗就是玩命,天启和崇祯年间,孙承宗在辽东搞的那个火器营,几千人配了近两千火铳,还有各式火炮,是真正纯火器的部队,结果被人家用大刀长矛打了个落花流水,除了火器运用的路子不对之外,制造工艺极度不过关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匠人用的料都是以次代强,然后再克扣一部份,再贪污一部份,连匠人的口粮俸禄也贪污,最后在审查时敷衍了事,这样的兵器,纵使一开始仿制的很好,实际上的功能也是太差了。

不过惟功却是知道,无论如何,大势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