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中年,风度翩翩,属于公爵中的强势人物,在老英国公和老成国公先后离世后,这个定国公已经成为勋贵中的第一人,张元功也只能排在他之后,这一次的廷议,徐文壁原本可以参与主持,因为事涉于他,反而要引避了。
人虽引避,势力犹在,这一次,真的危险了。
“无妨。”惟功已经陷入深思,原本以为十分顺当的事情出现这样不可测的变化,只能说是平静的水面之下有磅礴的潜流,是有庞大的势力在运作。
原本他以为京师的权力格局尽在他胸中,十分了然,各方的动向都十分清楚,现在出现这样变化,他自失一笑,看来,自己还是太自满了。
摆了摆手,止住众人的争议,惟功坦然道:“按现在的情报,根本没有办法分析出结果来,我们只有见步行步,看看动向风色再说。”
“是,大人。”
众人纷纷站起,只有客卿身份的宋尧愈还有点矜持的坐着,不过老先生眼里也是闪烁着光芒,显然,这一次的事件也使宋尧愈进入了状态之中,现在的老先生,那种暮气沉沉,每天只混日子,连当官也没有兴趣的模样突然一扫而空了……主要是,以前的惟功发展太顺,不论是经商还是练兵都有自己的主意,宋尧愈这样的无非就是帮他拾遗补缺,给点不伤大雅的建议,只有这种朝堂政争,才是这个老夫子真正人生意义所在啊。
第262章 朋党
大明的廷推还是很有特色的,由来也早,一直到亡国乃止,这种君上放权给臣下,畅所欲言,表面上是公正合理,大家各陈理由,当面锣对面鼓的将自己的人选摆出来,然后通过差额选举排位,将候选人确定下来名次,最后由皇帝确定任用的人选……正常情况下当然就是廷推第一名,否则廷推就失去了任何的意义。
著名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就曾经在廷推中胜出,不过后来他爆出了贿选的丑闻,使当时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大为震怒,立刻将老钱贬官出朝,终其崇祯十七年间钱谦益未曾有起复的机会,一直到弘光年间,崇祯吊死之后南明朝廷新立急需人才撑场面,这位文坛领袖才以老迈之年任礼部尚书,重出朝堂之上。
如果廷推不分胜负,或是皇帝对任何人选都没有兴趣的话,抽签也是一种决断的好办法。虽然在后人看来很荒诞,一国宰相用抽签的办法得出,但这也是自下而上的一种政治智慧,在角力到实在分不出胜负的时候时,大家看运气也是一种愿赌服输的好办法了。
上到内阁大臣,下到吏部要决定到西南西北荒凉地面的地方官,一样能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被抽中者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更高一层的便是廷议,决断的不只是几个重要的官职,而是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
廷议一般是由内阁牵头,几家有重权的公侯参加,还有六部尚书,侍郎,各寺卿和都察院的风宪官,人数一般在三四十人左右,遇到重大国政争执,以廷议方式来决断,最大程度的减少决策失误……决定与蒙古俺答汗议和,开边互贸,封其为顺义王,就是一次廷议的结果。
本次廷推之所以是廷推,就是因为朝廷对整顿京营一事并无意见……哪怕是最丧心病狂的勋贵和将门也不敢说京营没有问题,不需整顿,事情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京营已经离彻底崩坏不远了,再这么下去,大明不要说内重外轻,强干弱枝了,就连京城治安能不能维持都是一件可以拿出来当疑问的事情了,俞大猷辛苦编练出来的五六万人的车营部队早就烟消云散,好的东西建设起来十分困难,破坏起来却是太容易了,两年多时间就叫俞大猷的数年之功完全白费,如同建塔于沙上,一场豪雨下来,根本就不留下任何的痕迹。
现在朝野之间有争执的,无非就是整顿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