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无法,遂怀着满腹疑惑与担忧,返城外军中传话。
阿姝在旁观望,始终疑惑不解。听他昨夜话中意,当是早知将有人叛走,可他却毫不慌乱,反还留下机会,令更多人走,如此想来,他昨夜未宿军中,只怕便是存着心思,要给萌生退意的士卒们可趁之机。
可到底为何?
区区两千人已是不堪一击,再有人退走,更会寸步难行。行军者最忌军心不齐,凡背信弃义,暗中叛逃者,也深为人痛恨,刘徇如此宽待,就不怕从此毫无威信,无人愿追随吗?
她越发看不懂他的用意。
驿站中,谢进等人一听闻消息,先是自乱阵脚,随即便勃然大怒,不顾礼仪,寻了刘徇便是兴师问罪:“大王承天子命,却对逃兵不罚反放,将天子威仪置于何地?陛下令你收复河北,可没让你如此行事!”
刘徇仍旧不慌不忙,作出这几日一贯的无奈苦笑状,摇头道:“若军心不齐,即便强留,也如踌躇雁行。况士卒们多为家中顶梁柱,尚有家室老小需供养,徇若不能保他们前程,何妨令他们自寻前路?”
他此话听来,倒似已看开,再不想个人得失,对抚恤河北再不报希望,只是一味替普通士卒们考虑。
谢进大惊失色,仿佛不敢置信:“大王,尚未至河北,怎能信心全失?”
他授命于大司马,早已为这监军之位,做好一年半载内,皆留河北的打算,光是行囊,便花了数日,装了数十个箱笥,若刘徇眼下便渐颓,哪里还用太后与大司马如此忌惮?
如此想来,他竟渐对此人生出轻蔑,语带不屑道:“看来,陛下实是信错了人。”
说罢,拂袖而去,自在驿站中歇息。
一侧冷眼旁观的赵祐却渐生隐忧,趁着刘徇外出之际,对阿姝劝道:“阿妹。我原想刘徇为人厚道,即便你与太后有渊源,他也不会为难于你,这才同意将你嫁来。可如今瞧,他为人的确厚道,却也着实软弱了些,眼下军心溃散,要不了几日,只怕未入河北地,他便要大败,穷途末路下,哪里能护住你?”
“我看,趁此次通行,你不若便随阿兄与阿嫂一同回邯郸吧,勿再跟着他吃苦受累,蹉跎岁月。”
阿姝想也没想,直接摇头拒绝:“阿兄,我知你素来重节义,此时离去,实非善举,且在等等吧。”
旁的事情不知晓,然刘徇日后践祚,她却十分笃定。长乐宫那一日,他早没了宽厚贤明的君子模样,杀了章后母子不够,更将耿允府中数十口人,不论男女老幼,尽数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