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都和颜悦色地跟日本人纠缠,尽量把话题扯远,让问题复杂化。

中国人的另一个招数,就是用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把消息传布出去,让英美知道,借英美的力量,抵制日本人的“独吞”,这属于传统的“以夷制夷”老法子。这种法子,由于在清末用得太多,事先日本人就有所预防,在交涉伊始,就“非常认真”地要求中国政府方面,对有关二十一条的谈判严格保密,威胁一旦消息走漏,后果将非常严重。

为了防止消息走漏,日本代表甚至非常强硬地坚持中国方面只能由外交总长和次长出席,顶多带一个秘书,因为当时的外交总长为孙宝琦,次长为曹汝霖,一个是前清官僚,一个是留日学生,向有亲日之名。顾维钧认为,这意味着把中国方面有英美背景的人员排除在外,无法参加谈判。

然而,袁世凯也不是省油的灯,在交涉开始之前,就把外务总长换成了欧美背景的陆徵祥,而陆徵祥在每次会谈之后,都会在外务部召开小型会议,时任外务部参事的顾维钧,因此得以随时了解谈判的动向。

保不住密的中国人,这一次把自己的“毛病”当成了武器,发挥到了极致。尽管日本人再三施加压力,严重警告中国人不许对外走漏消息,但是消息还是在第一时间传遍了世界。据中国驻英公使施肇基的电报,日本人1915年1月18日提出二十一条,最迟到2月13日,英国《泰晤士报》有关二十一条的社论就已经出笼。

袁世凯做的种种努力,普通的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尤其是袁世凯故意泄露出来的“二十一条”,却反而成为了一些人利用其攻击袁世凯的“证据”!

就连乐山也不例外。

酒楼里到处都是评论“二十一条”,攻击袁世凯和其政府的议论。说到气愤处,还有人忍不住拍着桌子大骂。

也还好就是在乐山,换个别的地方,也许已经被当成乱党抓起来了!

“一个二十一条,要把袁世凯毁了大半啊。”王恒岳低声说道。

就在此时,隔壁一桌却忽然响起了一阵欢笑声,和酒楼里的气氛格格不入。

那一桌上有四个人,穿着打扮和中国人一般无二,坐在那里本来挺安静的,只是喝酒低声交谈,可是这一张嘴,便全都露馅了:

日本人!

四川的日本人本来就很多,王恒岳手下的山本助之和铃木正广就是从成都来的,但眼下却是非常时期。

二十一条的密商,让终日关系徒然变得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