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页

张佳木部下有大票的文官武将,现在文官们安置妥当,武将们,锦衣卫因为急剧扩充,所以除了少数位至都督或同知都督的没有安插,别的基本上都得到升级,自然是人人高兴。

但除了锦衣卫这边,幼军和京营这一块因为改制不顺,所以都被晾在了干滩上,人人不安,有不满的情绪,自是情理之中。

在这当口,有人出头诱惑,许诺,用银弹金弹打晕一批,再用官帽引诱一批,有出现变节的,也很正常。

毕竟,团体之中,锦衣卫跟的最紧最深,京营和幼军中,忠忱不二的当然不少,但首鼠两端,投靠时间不久,跟的不深的人,也有很多。

话说的这么深,这么透,以薛恒一个人的力量,绝无可能知道这么多,看的这么透。

张佳木沉心静气,想了一想,突然一笑,道:“我亦不问你从哪儿得来的消息了,但请带回我的口信:将来必有以为报”

“好好,我一定会带到。”

这个消息,事关京营和幼军中的诸多武官将领,不是手眼通天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一点儿消息。所以,能得到消息,知道内幕,并且出动薛恒来报信的,显然不是一般人。

不必多想,也就知道薛恒身后站的是谁了。

现在京城之中,原本的曹石一脉被扫荡的干干净净,连带着,包括施聚、董兴等正统景泰年间的老将也被一扫而空,可以说,当年王振提拔出来,在景泰年间仍然风光的大将老成,已经凋零的差不离了。

至于永乐年间留下来的元老勋旧,病死老故的七七八八,土木年间,更是死了个十之八九,现在,也是轮到该他们的子孙后人出来,为死难的先人讨回一个公道了。

传言,当初出兵时,勋戚有借着军功压服兵部,夺回都督府兵权的打算。所以王振虽昏,皇帝虽然幼稚,但张辅和朱勇等人也是赞同发兵的。

当时的勋戚大将,十之八九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试想,要是以太师国公身份的张辅一意反对,或是坚卧不出,王振又能如何?

但出兵之后,种种反常之举也是层出不穷,出征前一天,才发了一两白银和衣物,炒麦,沿途进军,因为是仓促出兵,又或是文官不赞同六师齐出,所以从北京到宣府明明有七大粮仓,储藏着巨量的粮食,但从北京出师后,大军一直处在缺粮的状态,等到了土木缺水时,终于总崩溃了。

当然,当时的勋戚因为永乐几十年间南征北讨的胜利,对明朝军队的战斗力也有盲目的自信。总以为正面相交,大明王师必胜。但是从宣府杨洪和朱勇、吴克忠与也先部队的遭遇战和阻击战来看,明朝军队已经在走下坡路,软弱的军队,腐败的朝廷,凋敝的经济,亦是此一悲剧的重大根由。

大约张辅等勋旧也没有想到,当时的皇帝竟会如此糊涂。三十万大军出征,其中精英无数,但皇帝一切听王振的,所有人的建言都不听,张辅发觉不对,接连建言时,皇帝竟下令不准他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