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正因如此,眼下的考前气氛中,少了几分紧张不安,充斥的,是兴奋和跃跃欲试的情绪。

考生们比官员到得早,寅时未过,便聚在宫门前候着了。当刘同寿带着浩浩荡荡的一票跟班抵达宫门时,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众士子呼啦啦一下就围上去了,争相拜会今科领班。

同科同年,本来就是最值得珍惜的人际资源,士子们的宦途才刚起步,宦海凶险,多结奥援方是王道。而本科当中,最值得结交的,不是刘同寿还有哪个?

要知道,名正言顺的结交天子近臣,这种机会,一百年都遇不上一次啊!通常来说,天子近臣都是没有功名的,就算攀附上了,得了眼前的便宜,日后也总有被清算的一天。前朝依附的刘瑾的那些文臣,就是最好的例子。

正常情况下的政争失败者,通常都能保全身家性命,只是丢官去职,而刘瑾倒台后,一众党羽都是遭到了全面的清算,身死名裂不说,连家人都无法保全,怎么一个惨字能够形容?

如今则不同,尽管世人皆知,刘同寿是靠神棍的手段上位的,但皇上下了旨,然后朝廷有了公议,准他参加科举,最后他还中了式!不管过程如何,结果就是,他现在已经洗白上岸,摇身一变,成了新科进士,未来的前途无可限量!

这样的潜力股,不上赶子结交,又更待何时?

“刘年兄,在下是无锡王立道,家父晚年由儒入道,在下也获益良多。在下与年兄既是同乡,机遇也有相似处,当真是缘分不浅呐!”

“刘年兄,在下……”

新科进士,年龄普遍在三十岁以上,很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五十岁往上,须发已然斑白者,同样大有人在。这些人当刘同寿的叔伯都可以了,但此时却都显得很恭敬,一个个拱手为礼,口称年兄,自我介绍时,也是花样百出,拼命的拉近关系。

倒也不是士子们不知廉耻,只是官场上,讲究达者为先,同年排序的时候,论的是名次,而不是年龄。嘉靖在圣旨中,钦点了刘同寿这个天子门生一个恩旨第一,士子们称他为年兄,也算是尊崇圣意。

刘同寿啼笑皆非之余,却也不敢怠慢,面带微笑的一一回礼,言辞得体,笑容温和,令人大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年少得志,却毫无倨傲之气,道家修身养性的功夫,果然大有独到之处,正可与我儒家学术相互印证,却也不失为美谈啊。”

读书人拍起马屁来,比普通人多了几分含蓄,但如果能体会出各中意味,则更令人受用。

“兄台所言极是,儒、道皆为华夏道统,历经千年,一脉相承,自有诸多共通之处。皇上读道藏,专研道法,其实也是用心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