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他压抑着心中的激动,扯住了王之臣,低声道:“王贤弟,人可都跟来了?”

“嗯……少了一个,似乎没看见上虞的彭大有。”王之臣皱着眉头,忐忑道:“黄兄,只差一个,应该不打紧吧?”

“不要紧。”黄齐贤摆摆手,声音压得更低了。

“谢大人说了,把众人从他身边调开,既是为了保全绍兴一脉,同样也是不给他蛊惑人心,煽动士子的机会。刘同寿最擅长引导众人情绪,不过谢大人已经看破了他的手法,他每次都是自己现身,吸引注意力,然后将身边的人散入人群中,引导舆论……”

王之臣恍然大悟:“难怪,谢……”

“嘘,王贤弟谨慎着!”黄齐贤做贼似得左右看看,看得王之臣很是纳闷。

“黄兄,那位大人的名讳为何提不得啊?眼下,京中的士林舆论,可是一致的声讨这边,同情那位大人啊!”王之臣转头看看其他人,用眼神向同伴示意,“如果知道还有谢大人的意思在里面,他们的心气儿只会更高,说不定那个彭大有也……”

“休提那个蠢材,事到如今,还看不明风向形势,要一条道走到黑,真是白痴到家了。”黄齐贤撇撇嘴,却不肯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你只管把人带到地头去,让他们安心读书备考便是,尽量不要走漏了风声。”

“要保密?”王之臣很不解。

众人撇清跟刘同寿的关系,就是为了不被牵连,顺便再打击对方,他本还担心,万一大张其事过了火,惹得小道士恼羞成怒,施辣手报复就糟糕了,可谁想到黄齐贤竟然是这么个说法。

“这是谢大人亲口吩咐的,你还怀疑怎地?只管照做!”黄齐贤声色俱厉的低喝了一声。

下一刻,看到同伴脸上的不服气,他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于是又解释道:“听说,这里面涉及到了朝堂上的事,所以不好大肆宣扬……”

这里面的原因,谢丕当然不会特意解释给他听,不过谢丕对他毕竟很看重,甚至破例将他收入门墙,有了师生的名分。从谢丕那里得到了些内幕,再加上京中风闻,黄齐贤心里算是有了点谱。

皇上冷遇刘同寿的原因很简单。

一方面是陶仲文已经到了,宫中的灵异事件得到了缓解,皇帝的需求没那么急切了,所以,他没有一定要召见刘同寿的理由;另一方面,嘉靖不喜欢刘同寿的作风,以及他惹出的麻烦。

刘同寿让皇帝不满意的,远不止一两件事,具体都是些什么,黄齐贤不知道,他只知道倭寇那件事。虽然刘同寿在这件事当中立了功,种种证据也表明,士林的指证失于偏颇,与事实不符,但皇帝就是不高兴。

到底原因何在,那就不是黄齐贤所能知道的了。要不是谢丕担心黄齐贤心存疑虑,容易出差错,特意说了些关窍给他听,连现在的这些结论,他都得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