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宣布,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获奖团队是——国防科技大学荀秋生教授团队!”
“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个人奖项的研究员是——国防科技大学荀秋生教授团队谢迎春!”
荀教授站起来,目光灼灼地看向略微有些走神的谢迎春,喊了一声,“小谢,上去领奖了。”
谢迎春回过神来,连忙起身跟上。
她这人有个优点,哪怕心里慌成了狗,可真到了事儿发生的时候,表面上很能稳得住。
也就只有她自己知道自个儿心里慌成了狗,在别人看来,谢迎春的每一步都踩在自信的鼓点上,脸上的笑容自信满满,恰恰好的妆容让她的自信多了一分张扬,与她的年纪相当适配。
谢迎春跟在荀教授身后走上了颁奖台。
荀教授从那‘老头子’手中接过了两份荣誉证书,将其中那份代表个人荣誉的证书递给谢迎春,就在了话筒边,出声:
“小谢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以极高的成绩考进国防科大后,努力的步伐从未停止。入学第一年,她与她先生孕育了爱情的结晶,怀孕期间,适逢超大汛期,大浪底水库溃坝项目急需要从全国各大高校抽调专业人员应援,我校杜云红教授与救灾期间不幸罹难的李彧教授组成了团队,还缺一名在计算方面极具天赋的人员,我们选择的是小谢。”
“为了保证小谢与腹中孩子的平安,我们国防科大率先采用了‘远程合作-电话、传真联系-二十四小时畅通对话’的模式,杜云红教授与已故李彧教授前往大浪底水库现场,小谢留守在电话前,三人合力,计算出了大浪底水库的溃坝率,与当时各大高校所计算的溃坝率存在一定的出入,最终的悲剧与灾难验证,我们更新过的溃坝率计算方法才是准确度最高,也最具有预测价值的。”
“之后,小谢又以一己之力挑起多座水坝的溃坝率计算任务,在一年之内,为国内多座水坝更新了预警指数,为后期的水坝加固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再之后,小谢应我之邀,加入到我的课题组中来,担任了‘谢-1’发动机的设计研制任务,这是最核心最困难的任务,只有数理基础相当强的人才能挑起来,我当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任务安排给她,想着如果她无法胜任,我就将任务收回来,群策群力,集中课题组的全部力量与智慧来解决这个难题。没想到小谢给了我一个惊喜,她的研究成果不仅达到了组织下发的任务要求,还超额完成了数项关键指标。”
“再后来,小谢的研究成果就更丰富了,‘谢-2’及后续研究成果的问世,都充分彰显了她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领奖前,有个老伙计问我,被自己的学生抢先拿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等奖,而我这个搞了一辈子的老头子却只是拿了个团体奖,我那老伙计问我这种感受怎么样?”
“我当时没回答他,现在给他答案!我心服口服。并且,我以自己能带出这样优秀的学生为荣!”
荀教授将目光投向谢迎春,说,“小谢,你也来谈谈?”
谢迎春的脑子里只剩下那首诗了,她凑到话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