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页

也许最大的改变,是大殿之上……或许应该说不仅大殿之上,时时刻刻,只要是办理公务之时,身边都多了一个随时捏着笔杆,捧着纸卷的小文官。他是负责记录李诚中处理公务的专门官员,说白了,就是写起居注,这让李诚中很不习惯。

张兴重、姜苗、周坎以及高明博等人在大殿上恭恭敬敬的行了叩拜之礼,然后李诚中赐座,几人围着李诚中开始军议。

卢龙军制定的两河论战方略执行非常顺利,到目前为止,上党行营已经轮换三批次共计十二个营头,博昌行营轮换了五批次共计八十三个营头,轮换官兵近百个营,计五万人,占卢龙军常备军的一半,其中还不包括幽燕保安军和辽东保安军。

通过这样大规模的轮换,大半新军得到了实战的检验,并且涌现出一批荣获战功的好苗子。按照教化司姜苗、作训司周坎的意见,下一步新九期培训,可以着手展开了。对此,李诚中表示同意。

姜苗特别提到了赵在礼私下书信中告知的一件事情:任都头没有死,就在幽州居住,而且任都头的三个儿子已经成年,大郎和二郎都已经入募从军,大郎在莫州军右厢弓箭营,二郎在赵州军左厢二营。赵在礼希望姜苗能够给予一定关照,别仍任都头有丧子之痛。说白了,赵在礼希望姜苗说情,把任家两兄弟调离一线战场。

李诚中听后非常惊喜,他也早就以为任都头在贝州一战后身死了,却没想到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活得好好的,于是当即表示,这两天就要去看望这位老上司。

姜苗又说,任家大郎所属的莫州军右厢弓箭营参与了第一批轮战,目前为正兵衔,在上党地区表现优异,已经记功满十二级,暂时兼任伍长之职;二郎也在博昌行营参战,目下刚刚转为辅兵衔,记功两级。右厢弓箭营撤回了黎阳,已无危险,但赵州军左厢二营仍未撤回。

大郎已经回来了,而且记满了十二级军功,白狼山新九期初级军官学校的名额基本上跑不了,对此,李诚中不需挂怀。但任家二郎却有些危险,姜苗犹豫了片刻,问:“若是专门将二郎调回来,那他以后在军中便待不下去了。可否将骑兵营调回?”

李诚中眼望张兴重,张兴重思索片刻,直接摇头:“不可。”

姜苗恳求道:“任都头在贝州时,对殿下和某甚是照拂……”

话音未落,张兴重打断道:“任都头同样是某当时的上官,同样对某有所照拂。并非某不想保全任家二郎,某也是刚刚听老姜说起此事,所以刚才盘算过了……单调任家二郎某没有意见,但如老姜所言,这么做,任家二郎不如直接退出军中算了……若是调骑兵营回河北,却无法做到,此事某今日正要向殿下请命,如今淄青形势不妙,博昌行营缺兵,不仅不能调回骑兵营,还要继续增加更多的营头!”

李诚中一愣:“离开幽州之前,不是一切都很顺利么?怎的一回来,事情就有所败坏?”

张兴重道:“并非军机败坏,而是宣武有骑兵了。据博昌行营所报,从八月开始,淄青战场上的宣武骑兵便逐渐增加,恐怕已经接近千骑了!”

第七十一章 转折(三)

宣武军中出现大量骑兵的情报引起了李诚中的高度关注,来到这个时代,他早已深知骑兵使用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是否能够拥有一支可战的骑兵集团。

河东之所以能以不到六七万的兵力抗衡宣武,一支七八千人的骑兵集团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不能歼灭这支骑兵,梁王无论在河东击败晋王多少次,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晋王只要保住这支骑军,哪怕这次的河东大战继续以失败告终,他都有机会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