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第六十九章 怀远新思维(一)

沧州北八十里,乾宁军,卢龙河北诏讨行辕。

后军都指挥使、行营粮台大使周知裕在旗门处脱下披在身上的雨蓑,接过大帅亲卫递上来的帛巾,擦了擦挂在鼻尖发梢上的雨滴,掀开帅帐的篷帘,迈步而入。

刘仁恭正在全神贯注的处理着帅案上堆积如山的军报,见周知裕进来,道了声:“好问来了?坐。”便继续埋头批阅。周知裕拣了个墩子坐下,默不作声的在一旁静静等候。

良久,刘仁恭将手头上的军报看完,提笔勾了个圈,写了批语,然后放到一边,这才转向周知裕:“大军粮草还可支撑几日?”

周知裕微微欠身,道:“禀大帅,粮台尚可支撑十五日。但如今多雨,道路泥泞,后续粮草接济乏力。某已调蓟州军开赴会昌,在巨马水畔设立中转粮台,并行文各州,今后各州粮草直接发往会昌,不再经幽州中转。等会昌中转粮台诸事理顺……唔,预计半月之后,便可解决转运之困。其间大军粮草供应不会出现问题,请大帅放心。”

刘仁恭点了点头,半晌后道:“也不知这场雨什么时候停。”

周知裕笑道:“这雨下得好,千万别停才是。”

这是入秋后的首场雨,雨虽不大,但绵绵密密,却连续下了七日,一直未曾停过。这样的绵雨放在南方可能常见,但在北方,却极为稀罕。在刘仁恭、周知裕乃至卢龙军河北招讨行营的所有将领心中,这场雨来得实在是太及时了,正是这场雨阻住了宣武魏博联军北上的步伐,也延缓了两军大战的期限。

刘仁恭不怕与敌人作战,他这辈子打过多少战,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但是这个时候并不是与敌人决战的时机,在敌人士气如虹、军心大振的时刻进行决战,并非明智之举。

德州刺史兼兵马使傅公和战死了,当德州败兵将这一消息传来的时候,义昌军节度使刘守文大哭了三天,刘仁恭心里也极其不是滋味。德州是五月被围的,傅公和派人求援的时候,刘仁恭除了一份“坚守待援”的命令外,没有向德州派出一兵一卒。

刘仁恭并非那种薄情寡义之人,也不是眼看部将身陷绝境而不管不问的统帅,否则他也不可能得到卢龙诸将的支持,坐不到卢龙军节度使的高位。让刘仁恭做出这个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大军开动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恢复了一年,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三万多大军,其实并不堪战。

这些河北子弟不是胆小怯战之辈,也不是身弱体薄之徒,河北兵员的素质是很好的,河北敢战士向来天下知名,但问题是这些士兵从来没有经过战阵。在军营中训练的时候还好,一旦拉出来南下之后,便立刻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让他们头一阵便对上天下第一的宣武军和享誉百年的魏博牙军,刘仁恭一点信心都没有。

继续深究其里,刘仁恭明白,去年魏州惨败的损失实在太过重大了,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大多葬送在巨马水以南,缺少了那些战斗中坚的支撑,无论是训练还是作战,这支成军已近一年的新兵还是显得太过稚嫩了一些。其实卢龙军还是有一些可堪一战的军队的,只是那些军队都在北方关城沿线备边,这既有防备契丹的实际需要,又有着几分无法明言的原因——卢龙军的大小军头们在去年秋天的整军一事中已经和自己有了隔阂,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将手头上的老兵雪藏了起来。

总之,刘仁恭不能以现在手头上的这支军队去跟葛从周和皇甫峻硬拼,他需要时间抓紧练兵,而德州刺史兼兵马使傅公和,则是为他争取时间的关键,也注定成为了刘仁恭不得不忍痛抛舍掉的弃子。傅公和是刘守文的左膀右臂,是义昌军的重将,不仅与刘守文是结义兄弟,也深得大帅刘仁恭赏识。让他顶在德州一线而不救援,说实话,刘仁恭也十分心痛,可大势所迫,不得不为,与如画江山相比,任何友情和亲情在天下大势面前都可以毫不顾惜。

傅公和不负刘仁恭所望,他率领三千弱军困守孤城,硬是坚持了一个多月,为刘仁恭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城破之际,傅公和仍然在城头奋战,最终与城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