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让下人带着两个姑娘下去,“这样才好呢,以后她们姐妹天天能见面,年纪又差不多,也能做个伴。你小的时候就因为年纪的问题,没有玩伴,整日一个人在家里。”
说过了两个孩子,叶氏又问梅香,“茂林什么时候到城里来?你们这也算搬新家,办不办酒席?”
梅香也不瞒着叶氏,“要不了几日了,先把家里的帐算个清楚明白,利利索索的走。酒席就不办了,一来我们也不认识几个人,二来豆腐坊和油坊还没搬过来,后头还有得忙呢。”
这话不假,好多人家买豆腐是拿豆子换,一下子送来许多,隔三差五来打块豆腐。黄茂林既然要走,总得把人家的豆腐打完。还有欠账的,也得赶紧收回来。等到了县城里,一切重新开始,更不容易。
叶氏点头,“让他不要急,慢慢来。从去年年底开始,他就没闲着,整日忙得跟陀螺似的。酒席不办就算了,等你们扎稳了脚跟,泰和一周岁的时候,你们再办酒席也不迟。这县城里的人际关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铺开的。我来了这么久,也没认识多少人。”
梅香叹了口气,“可不就是,我整日被几个孩子缠着,外头的事情也帮不上什么忙。又是买宅子,又是盖作坊,连搬家的事情都是他一手操办的。至于人际关系,我除了回娘家,一个人都不认识。阿娘,以前都说我能干,如今跟茂林哥一比,我真是差太多了。”
玉茗妯娌二人在一边忍不住笑了,“在姐姐眼里,姐夫就是天下第一人了。”
梅香也忍不住打趣,“难道在你们眼里,我弟弟们不是天下第一人?”
说的众人都笑了起来。
正说着话,慧哥儿跑进来了,腻在外婆和阿娘身边。
梅香摸了摸儿子的头,“阿娘,慧哥儿如今失学了呢。”
叶氏嗔怪女儿,“还跟我说这样的怪话,等明盛回来,你跟他抱怨去。”
婉柔在一边插话,“前儿官人就说,等姐姐来了,把外甥接到学堂去。”
梅香问婉柔,“学堂里教的都是什么样的学生?可有与他同龄的?若没有,也不必单独为了他破例,另外找一家也使得。”
婉柔急忙回答道,“有呢,姐姐只管放心。学堂里几十个学生,把他们按年纪分了等,最小的也就和外甥年纪差不多。”
梅香问慧哥儿,“你想去二舅的学堂里读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