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黄炎夏和黄知事说通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黄茂林先去找明朗,说了自己的打算。
明朗给黄茂林倒了杯茶,“姐夫所虑深远,为慧哥儿长远计,是不能惹人非议。我也不好说姐夫这样做得好,毕竟作坊都转到了姐姐名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韩家想占姐夫的便宜。但姐夫能有这番魄力,让我敬佩不已。”
黄茂林笑了,“我与你姐姐之间,不分彼此。”
黄茂林走了之后,叶氏与儿子说悄悄话,“你姐夫从来不是那种在意虚名的人,你姐姐没嫁过去之前,他就能把私房钱拿来让我给你姐姐买嫁妆田,如今他们都有两个孩子了,不过是转个名头罢了,外头人觉得好像是把家业拱手让人,对你姐夫来说,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一点儿变化都没有。”
明朗笑了,“有几个人能像姐夫这样通透呢,多少人家别说这么多作坊了,就是几分田地,谁家也没说记到媳妇名下的。”
叶氏又问明朗,“这样把作坊都转到你姐姐名下,官老爷们真的就不追究了?”
明朗含笑回答叶氏,“阿娘放心,姐夫不过是未雨绸缪,其实就算不转,托四叔和张县尉,也不用担心。但既然姐夫决定这样干,咱们也能省下个人情。四叔和张县尉的人情,留着以后关键的时候用岂不更好。至于作坊写谁的名字,儿子觉得倒不是什么大事。”
叶氏笑了,“那就这么办吧。”
过了几日,县衙来了一群人,都住在张里长家里。书吏们带着衙役四处登门,查各家账本。没有账本?没关系,这些书吏和衙役们都快成精了,看你家一天的流水就能算出你一个月的盈利,若有所隐瞒,罚款!
连杀了两只鸡,猴子们都老实了,各家各户老老实实报税。
镇上读书的人家也不是那么多,许多人家并不在意被定为商户。那泥腿子名头倒是好听,吃油吃盐都不大方。
黄茂林在县衙里来人之前,把门口的豆腐坊牌匾换掉,从原来的黄家豆腐坊变成水玉坊。
梅香听到这名之后笑了半天,“不过一个卖豆腐的摊子,如何取个这么文绉绉的名字?”
黄茂林笑了,“那绿色的石头叫玉石,我这水豆腐又白又嫩,不比那石头差,我叫水玉如何使不得?若是单叫豆腐坊,未免太单调。”
梅香笑了之后又点头夸赞,“好好,你这名儿取的好,就叫水玉坊吧,听起来和如意坊倒是一家的。这喜馍铺子我也得换个名,不如叫生肖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