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情况的出现往往就意味着大获全胜或者反败为胜。冲昏头脑的胜利这种意外情况出现以后,第一集团军可能大获全胜,法国也可能反败为胜。战争中的任何意外都不是什么大好事,意外会打乱精心制定的原计划,逼出不够仔细的新计划。如果精心制定的原计划有八成以上的胜算,那么不够仔细的新计划就只有六成的胜算了。在战争中故意给对手制造意外,会让对手十分头痛。
施利芬计划的优点,本来就是奇正结合。
战争必须奇正结合,在大兵团正面会战之时,只是调集军队参加正面会战是极其低劣的战争指挥策略。在大兵团正面会战之前,就应该考虑如何运用奇兵出奇制胜。奇正力量的对比应该是1:2,奇兵力量不能太弱,否则会因力量不足而无法达到效果。奇兵力量又不能太强,否则兵力分散,正兵太弱不能完成正面攻击的任务。
用少量奇兵牵制对方大量兵力,再用正兵出奇制胜是最佳的奇正结合方案。施利芬计划显然是一个最佳的奇正结合方案,施利芬用少量兵力在阿尔萨斯和洛林牵制法军主力,然后用德军主力包抄巴黎。施利芬计划的核心是“左翼牵制,右翼包抄,攻克巴黎”,要求右翼力量必须强大。小毛奇自作聪明地削弱了右翼力量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德国第一集团军没有按计划乘势攻入巴黎。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显然不如他的前任施利芬,更不如他的亲戚普鲁士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家毛奇。
1909年4月11日,切斯切锘阵地。
“法国人正在进攻!法国人正在进攻!”中国赴德军队总指挥司马长策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该死的炮弹已经炸到自己指挥部门口了:
“该死的德国人在做什么?什么?英国人也上来了?调第二旅上去,让第二旅给我把那些该死的英国人法国人打回去?”
“他妈的,怎么进攻变成了防御?”
“该死的,左面又上来了,德国人的大炮呢?让德国人的大炮支援!”
“弹药,我们的弹药正在大量消耗!”
声音不断的在指挥部里响起,司马长策叹了口气,自己作为联合德军进攻一方,却在切斯切锘变成了防御一方!
现在这个时候的自己,应该正在随着中国军队进攻才是!该死的,可做为两国互相派遣的部队指挥官,自己却必须和德国人并肩作战!
大炮在那不断轰鸣着,中国士兵的吼声此起彼伏。
又是一次进攻被打下去了,可见鬼的德国人的军队在什么地方?切斯切锘阵地绝对不能丢了,不然德军侧翼将被突破,进而带来的可怕后果,将会使德国人失去马恩河的胜利。
又一次进攻被打退了,士兵们疲倦的横七竖八躺在阵地上,尽可能的争取到时间来调整自己,恢复一下体力以迎接下一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