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页

这有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倒让大臣们怔在了那里。虽然他们整日说的都是圣上万岁,朝廷万岁,可这世上,哪有真的万岁的皇帝和朝廷?朝代更迭那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就说现在的这个正在恢复中的大明,若非武英王收复京师,只怕早就亡了。

岳谨元却不紧不慢地说道:“圣上贤明,大臣一心,百姓爱戴,将士效命,我以为,这些都是确保我大明江山万代的主要。”

赞同声四起,一个朝廷要想保持强盛,也就无非这十六个字而已。

“圣上贤明,大臣一心,百姓爱戴,将士效命。”朱斌默念了一遍,说道:“岳大学士胸中果然有见识,只是我还有一个问题不解。当年李隆基收拾李家河山,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大唐进入鼎盛时期,是为开元盛世。但其后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至此唐朝开始衰落。我在想,就是这同样的一个人,同样的一个皇帝,却因一己之力使大唐鼎盛,又因为一个人使大唐衰弱,这其中究竟为的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当臣子的冒死进谏了。”史可法皱了下眉头说道:“当圣上判断出现错误的时候,当臣子的就应该挺身而出,以死相谏。若是所有的大臣都能这样,我想武英王心中的疑难便也应该解决了……”

“如果真的如史大学士所说的那样就好了。”朱斌笑了一下:“且不说如果碰到像商纣王这样残暴的君主,忠臣会落到什么样的下场。就说朝廷里的大臣难道真的人人都能像史大学士说的一般吗?难,难啊……咱大明死谏的大臣还少吗……”

“那么依武英王的意思应当如何?”史可法把这问题又抛给了朱斌。

“我的意思是改革内阁。”朱斌胸有成竹地说道:“重新成立新的内阁,为圣上处理朝廷事物,分解皇上忧虑。并将军政分开,军就是军,政就是政。比如大学士之职不再负责指挥军队,避免出现外行指挥内行,越打越乱的情况……”

本来那些大臣还以为武英王有什么好办法,谁想到就是内阁制,除了军政分开这条,听着还算比较新鲜外,其余的那些可都基本是换汤不换药了!

第320章 科举

见到众大臣的样子,朱斌微微笑了一下,他早料到会出现如此情况,可一旦等自己把心中的所有想法全部说了出来,只怕,当时这些人就会闹成了一团!

大明内阁制形成与永乐年间。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

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尤其是张居正的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而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实际正面临着一个从皇帝专权到民主治国最好的转折关口。

在永乐朝以后,专制者必误国,分权者必振兴。只要内阁中人才济济,皇帝再怎么潇洒玩乐都无所谓;而内阁权力被虚化,被剥夺如大明崇祯十七年换了五十二任内阁,那就是再勤政也是要误国!

因此在大明王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

通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明朝曾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阁政务体系,它在权力平衡方面堪称完善,后来,它被英国人学习,形成了其后的内阁制和首相制。在明朝成化朝时期开始出现的内阁首辅,其实就是首相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