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页

朱斌淡淡笑了一下:“长平公主,当年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还只是一个孩子,现在已经十五岁了,难道还是这么任性吗?大明的江山眼看就要没了,咱们一个个都得做亡国的臣子,你不能为圣上分忧解愁,却在这里为了一点小事要砍人的脑袋。公主尚且如此,何况那些大臣,大明的江山,就是这么亡的……”

长平公主愣愣地看着朱斌,忽然指着他道:“我知道你是谁了,你是朱由斌!”

“丝丝,明日一早,找个人把公主送出城去,我看了,如今京城各门紧锁,只许进,不许出。可公主是个女孩子,再多使点金银,能够出去的。”朱斌并不搭理长平公主,吩咐道:“还有,你也不要回来了……”

……

当此王朝灭亡之际,在皇宫里的崇祯,只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方面有感于吏治的败坏,向六部和都察院发去训诫的谕旨;另一方面发布大赦天下的诏书,对他十七年的政绩作了深刻的检讨:

“十七年来,辽东和中原的战事,调兵措饷,实在是不得已的事。连年征战,赋税加派增多,本意是想安民,结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是朕的过错;

贪官污吏乘机巧取豪夺,刻意盘剥,造成民生困苦。朕深居内宫,不能体察,是朕的过错;

将领懦弱,士兵骄纵,不肯拼命杀敌,反而对百姓烧杀抢掠,视为仇敌。朕任用非人,致使毒疮溃烂,是朕的过错……”

在叹息痛恨、引咎自责之后,他向百姓表示,各路兵马已经前来勤王,加派的赋税已经免除,一切不便于民众的事情全部取消,要开创一个新局面。希望跟随李自成的牛金星、刘宗敏等人,乘机反正,一概赦免,不予追究。他还表示,动乱平定以后,一定任用贤能的人治国,改革从前的腐败政治,和大家一起维新。

这些话流露出朱由检企图挽回败局的急切心理,不能说毫无诚意,但毕竟为时已晚,无济于事了。这个诏书如果在去年发出,远近臣民或许为之感动,如今形势大变,灾祸随时都会降临,离开都城一步都危险丛生,谁还会相信呢?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六日,朱由检仍然在宫中按部就班,考察候补知县三十三人。

突然,太监送上紧急公文,打开一看,朱由检顿时脸色骤变,起身入内。这份紧急公文,就是京郊昌平已经陷落的塘报。

原来这天黎明,贼军攻下昌平,总兵李唐自杀。当天夜晚,贼军沿沙河挺进,直达北京外城的平则门,沿途火光冲天!

兵临城下,原先看上去似乎上下一心的官僚群体,迅速分化瓦解,犹如大厦将倾,飞鸟各投林。一些投机分子秘密策划应变措施,准备迎接改朝换代,朝天子一朝臣的新局面。

兵部官员魏提塘在路上见到一名高级官僚的听差急忙赶路,询问之下,那个听差出示一张“传单”,上面写着:太监曹化淳和兵部尚书张缙彦等文武大臣“大家一致约定打开城门迎接李自成”,不少官僚都已经在“传单”上签署了“知”字。一个应变的阴谋正在悄悄地酝酿之中……

三月十七日,贼军东路进至高碑店,西路进至西直门外,开始炮轰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