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页

美国统帅部出人意料地提升了32军军长麦克阿瑟少将为中将,并授权他指挥庞大的“自由日”作战计划。这一让人跌破眼镜的任命,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对。但威尔逊总统却力排众议,坚持了国防部的这一任命。

而在所有的美国官兵中,却有几个人的名字是我们必须记住的:乔治·巴顿,美国第99装甲师师长;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一战爆发时才从西点军校毕业,少校,美军丹佛营营长;富兰克林·d·罗斯福,原美国海军秘书,在美国海军战败后,出任总指挥部秘书;哈里·s·杜鲁门,美国155炮兵连连长,上尉,一名优秀的炮兵军官……

这些曾经在另一个时空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即将面临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或者提前实现他们的辉煌和光荣;或者被改写曾经有过的历史,战死,或者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就如同一个常人一样……

而在美军对面,即将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是铁血而英勇的中华帝国国防军和精锐忠诚的武装党卫军野战部队,让我们也记住这些人的名字:

百战名将柳波成、风流儒将蔡锷、国防军第六集团军司令牛大力、十三师师长杜龙、党卫军第一中华装甲师师长谢辉、第二闪电装甲师师长唐争、帝国师师长朱衷校、特种炮兵大队大队长杜狱……

这是名将与名将的对决,这是决定中美两国命运的对决,这是两支军队间的对决!在这个时刻,大峡谷的上空,并没有弥漫出大战来临时的硝烟,却透露着一些悲壮,一些豪迈……

柳波成元帅已经判断出了美军决战的意图,而这样的决战,也正是他所愿意看到的,或许他的部队将一劳永逸地解决美国问题,为帝国的最后胜利最大化的缩短时间。

中国军队也迅速往大峡谷一线集结待命,到2月底,在此中国军队已经集结的总兵力达到80万人,拥有六个师总计1200辆装甲车,890架飞机,16000门火炮、自行火炮和迫击炮。

虽然在兵力上中国军队由于在美国几线作战并不占据优势,但是在武器上,中国军队却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而久经战争考验的中国士兵的素质,也远远不是美国士兵能够比拟的。

但是,这毕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战斗,美国士兵也充分表现除了高昂的士兵,和血战到底的强烈决心,他们决心在这个战场上与中国军队,分出一个输赢出来。

对于这样的决战计划,中国总参谋部很快就批准了,并且给予了柳波成最大程度的信任和支持。李国勇甚至当着全军将士的面说出了这样的话:

“从这一分钟开始到战争结束,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由波成元帅独断专行,任何人不得对波成元帅的作战计划提出反对意见,否则以破坏战争罪论处,这其中也包括了我李国勇在内!”

元首的信任除了让柳波成感到莫大的感激以外,还更加感觉到了自己身上分量的沉重。这样的战争一旦出现了任何形式的闪失,自己都势必将成为中国的罪人!

部队频繁地调动着,中美两国的侦察机不时的飞到对方阵地上空进行侦察,战机经常在天空发生小的摩擦,但由于谁都不愿意提早促使大战爆发,所以空军都保持了极大的克制。

只有一次,中国第一飞行大队大队长冯旭东在率领四架战机护卫着侦察机准备返航的时候,七架美机围堵了上来。几分钟的空战,冯旭东的小组一连击落了两架敌机而自己毫发无损。最后在地面指挥的命令下,双方战机虎视眈眈地退出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