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恪每停顿一下,一些官员的呼吸就是一紧,生怕自己的名字,下一个就会从徐恪嘴里出来。
众人为官多年,谁身上都不会干净到哪里去。
终于,徐恪弹劾了六七个官员后,停了下来。
其他的可以容后再议,江淮粮仓最为大齐的粮食储备仓,是大齐百姓性命的保障,是重之之重。
这核查自然要由御史出巡。
齐策正想让徐恪推荐人选,就从文武百官后,看到了梁珩。
齐策还认得梁珩,对于这个发现天黍的功臣,齐策本想将梁珩调进京后重用,正犹豫是擢升进中书还是门下时,徐恪主动跟他要起人来。
齐策还记得当时徐恪是怎么说的。
“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敢言。梁珩出身寒门,且敢开仓救民,十分赤诚。梁珩在江宁这三年,民间风评可谓前无古人。若进了中书门下,难免染上官场习气。清贵难得,就此掩了实为可惜。”
御史台乃朝廷耳目,国家纲纪,用得其人,则庶政清明,群僚儆肃。不则百职怠驰,小人横恣。这个道理,齐策明白。可如今御史台真正敢直言不讳的,只有徐恪一人。
于是梁珩这才进了御史台。
“这去江淮审查的事,就交给梁侍御史吧。梁爱卿刚从江淮回来,想必对那边比旁人熟悉。”
众人顺着齐策的目光往后看来。
梁珩初听齐策突然点到他,还有点愣,反应过来连忙跪下领旨。
刘致靖站在一旁,微微低着头。
梁珩既能进御史台,迟早会被重用的,刘致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