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随之响起一道喊声:“虎子在这院儿吗?”
来人是王虎媳妇儿周莉,她穿了一件合身的黑色碎花裙子,烫了头发,耳朵上还戴着金耳环。
三叔家开养猪场赚了不少钱,虽然没把养猪场给王虎两口子经管,但是钱上并不缺,所以周莉有不少时髦的衣服首饰。
王远他们去内蒙的这段时间,邮递员送来了两张电报,一封信,还有一些定好的报纸。
这些东西之前放在王虎家里了,周莉这是给王远拿过来。
两封电报分别是燕京的郑廉,去了洛阳的薛姨发来的。
郑廉叫他去燕京叙旧,可能是有事情要和他谈;薛姨则是让他去洛阳收古董,已经买下不少珍品了。
至于信则是在国外的李航寄来的,除了诉说国外的风土人情,趣事儿之外,他还提到一件事儿——欧洲国家“匈牙利”在今年开始对华夏免签。
已经有很多华夏人过去了,想移民的话真的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这场免签的政策只持续了两年左右,1992年的时候就不免签了。
李航在信中极力劝说王远赶紧移民,并且说有想移民的朋友可以介绍给他,他可以充当顾问,帮着了解当地的政策,帮着办各种手续等等,收费不高。
“李航这是要当移民中介?”
王远放下信件,打算抽空再给李航回一封信。
王虎和周莉没有多待,又唠了一会儿嗑就结伴离开了。
看着周莉远去的背影,王远轻轻叹了口气,结果进来拿茶壶的李艳掐了他胳膊一下:
“你瞄着人家屁股嘎哈?耍流氓啊?”
“啊?去去去别胡说八道啊,看见她我又想起赵星了,哎~”王远搓搓脸,边逗弄着靠过来的三只狗子边道:
“饭做好了吗?我饿了。”
“做好了做好了,真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啊。”李艳笑着出去端饭了,王远把炕桌放好,很快几人围坐在炕桌旁边吃起饭来。
除了王远拎回来的肉包子之外,李艳还从水瓮里捞出一条鱼来炖了,又整了炒豆角,西红柿炒鸡蛋,炒黄瓜,辣椒炒肉几个菜。
“炒的黄瓜不怎么好吃,黄瓜蘸酱就挺好吃。”
王远去菜园子里边儿揪了两根盘正条顺的黄瓜,洗吧洗吧,竖着切成四瓣,拿起一瓣来蘸酱吃。
既有黄瓜的水润清香,又有大酱的咸香,味道相当好。
李艳歪着腿坐在王远的右边,用小手指拢了一下耳边的头发,也拿起一瓣黄瓜蘸酱吃着:
“刚才我去了养鸡场一趟,卫国叔两口子做的面条儿正吃饭呢,他们喊我一起吃点儿我也没吃……好多飞龙抱窝了,再过段时间应该有不少小飞龙能出壳儿。”
“好事儿啊,等养大了卖成年飞龙。”
王远大口咀嚼着肉包子,阳光透过窗户撒在他的脸上暖洋洋的,在自己家吃饭就感觉非常享受,轻松自在。
外边儿的土路上有村民们走过,有轻微的唠嗑声传来,仔细听还能听到狗叫声,羊叫声以及公鸡打鸣儿的声音。
小姨子李萍打算吃了饭回小白屯儿,李艳挽留了两句,考虑到她也确实在这儿住了不短的时间了,便同意让她回去。
吃完饭后,李艳把几件自己不怎么穿的漂亮衣裳,靴子,以及一些护肤品都包到了李萍的包袱里边儿。
“这些东西带回去,能穿就穿,能用就用吧,农忙完了有时间再过来玩儿啊。”
李萍点点头,李艳这边儿生活富足,优渥,她是越来越不想回家了。
只是她感觉在姐姐家住一段时间也没啥,但要是不回家了,一直在姐姐家住着也显的不好。
这时候王远叼着烟从茅楼出来,刹好腰带笑着道:“走吧,说实话我还挺想我丈母娘的了。”
“就嘴上想吧,想我娘你不会去看看啊。”
李艳抿嘴笑,把给她爹妈带的东西也绑在摩托车后座上,一桶油,一大包红糖,两瓶罐头两瓶酒。
酒是王远喝的茅台。
王远眼睛有点发直,笑着调侃道:“我老丈人那嘴品不出茅台的好吧?我记得家里还有几瓶北大荒呢,要不送北大荒得了。”
“滚蛋。”
李艳咬咬丰润的嘴唇,抿嘴笑着,捏紧粉拳就要捶王远一下子,不过被王远一扭身子躲开了:
“有好的还要送坏的?你真行啊,我娘算是白疼你了。”
“关我丈母娘啥事儿啊我丈母娘又不喝酒。”
穿着绣花鞋,梳着大辫子的李萍站在狗窝旁边儿,看着打闹的王远和李艳是满脸羡慕,最后还是微微低头发出一声叹息。
把东西都绑结实了,王远载着小姨子李萍离开,很快摩托车就出了屯子。
李艳站在栅栏门门口,一直等到看不见摩托车了往屋里走。
“去去去傻狗,舔我的手干啥?”李艳逮住偷偷舔她手的三狼,一阵揉搓狗头。
这时候隔壁看孩子的张倩说话了:“他嫂子,晒干菜吗?一起晒啊。”
“行啊,今年多晒点儿豆角吧……”李艳也不回屋了,直接准备和张倩一起晒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