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既希望她像芳香美丽的草植一般欣欣向荣,楚楚动人,又希望她似光华内敛的美玉一般坚不可摧,腹有诗书。

前者是没什么问题,后者显然是没什么可能了。

蘅玉两岁的时候,父亲带他拜当世大儒宋祭酒为师,当时宋祭酒虽还不曾举世闻名,却也有三千门生,桃李天下,为旁人所尊崇。

蘅玉也闹着要和他一起叫老师。

当时他还小,老师心想反正是带孩子,带一个是带,带两个也是带,早点替蘅玉开蒙也未尝不可。更何况,他两岁已咿咿呀呀会背诗了,蘅玉想必也不会愚笨。

谁想到,宋祭酒只教了三日。

第一日,蘅玉跑来窜去,抓起宋祭酒的墨碇,小手一挥扔进了鱼池,那墨碇是老师寻摸来的药墨,约莫药性太强,把一池活鱼给毒死了。

第二日,蘅玉藏在门口吓人,一位师兄正好中了招。倒不是被她吓到,而是她动作太敏捷,为了闪躲像球似的到处乱滚的她,师兄一屁股跌坐在石阶上,把尾椎骨给摔折了。

第三日,她眼馋老师的吃食,趁旁人不备,偷了老师的酒喝,一杯下去醉倒在地,吓得老师连魂魄都差点吐出来。

蘅玉就这般被遣送回府了。

直到她五岁,开蒙没再请过一个老师,而是由父亲手把手教出来的。

唐明煦自认为他一直把蘅玉当妹妹看待,转变开始于她十二岁那年元宵夜。

当时他已入太学,同窗时有关系好的笑他,说是蘅玉姿容如此,年纪小小方显绝色,他将来如何会有看得入眼的女子。

唐明煦嗤之以鼻,蘅玉还是个小女孩,不过比旁人精灵古怪些罢了。

元宵夜那日,他与同窗约定赏灯。蘅玉缠着他要去。

唐明煦禁不住她撒娇,便带了她去。那一年元宵,有户人家做了极高极壮观的灯树,点燃的火烛能照亮半条街道,恰逢落雪,灯光照亮了雪色。

灯火辉煌,玉壶光转,雪落如星雨,她高兴得喜笑颜开,在火树银花下拉着裙角旋转。

他身旁的同窗纷纷看痴了,盯着她移不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