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命令,李忠所在的工兵营立即出动,开始架设浮桥。
在此筑城这么大的事,当然不可能是临时起意。
自去年与赵宋朝廷达成停战协议后,徐泽就命时迁亲自带人测绘这一带的地形,并走访了周边百姓,询问沭水水文数据后,才确定最终的筑城地点。
以三师(师正牛皋)的战力,渡过不算太宽的沭水立营筑城,并不是多难的事。
但徐泽仍很重视,亲往一线查看,给了三师工兵营极大的压力。
架设浮桥前几天,李忠用小船带着丝绳在河面上往返丈量十余次,反复确认架桥处河面的准确宽度。
又于上游准备平底沙船二十余艘,载巨竹运至此处试架浮桥,
架桥时,先在河岸把每三艘联成一段一段的浮桥单元,然后衔尾运至河中,逐一拼接成桥。
这样能使众多人员同时操作,而且大量作业在河岸进行,更快捷更安全。
考虑到现在是夏日,上游随时都可能涨水,李忠除了在两岸打桩固定浮桥外,还加用了六个大铁锚,将浮桥固定在河中。
浮桥的中断,考虑到河水急流,乃用筏替舟,以减少迎水面,降低桥身受到的水压。
因为海州的“意外”陷落,淮阳军知军担心派的兵少了不够红五营吃,派得多了又担心下邳、宿迁守不住,其人不敢担责,只维持之前的兵力部署,没做任何调整。
所以,这一片平日里几乎没有宋军来此巡逻。
即便如此,李忠也不敢有半点含糊,严格落实桥面铺沙、上游设置铁索等手段,以达到防火攻、防撞击的要求。
在社首和张知州的见证下,工程营仅仅用了两个时辰便架设完了浮桥。
整个过程快速又有序,一如之前四师占领朐山的“战斗”一样。
晚饭前,三师就已经在河对岸筑起了坚固的营寨。
待淮阳军驻军的巡逻分队发现此处异常时,已经是两天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