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高大夏国腹地,朔方。
三月的朔方依然有些寒冷,但河泊开始解冻,草地已经返青,正是“塞上江南”一年最好时节的开始。
往年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牧民骑着马儿唱着民谣,驱赶关了一冬已经有些脱膘的牛羊出来撒欢的场景,今年却被令一番景象所取代。
遍地的牛羊消失了,“纯朴欢乐”的牧民也不见了,清晨的薄雾中,随处可见一群群的宋国军士。
之所以是“一群群”,而不是“一队队”,自然是因为这些军士遭遇意外情况,受到惊吓,仓惶逃路,再也无法维持基本的行军队形了。
宋兵数量庞大,溃兵虽然慌不择路,但逃跑的总体方位却是明确的,都是向西。
因此,如果能够穿透薄雾,从远处看的话,居然还像建制完整的军队。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锤炼,西军早就练出了能打也能跑的高超本领。
他们即便是溃逃中也能保持一定的战力,只要统兵将领站出来,还是能够与敌进行缠斗的。
溃兵逃跑的方向之所以一致,自是因为西面是半月前他们出兵的地方——宋国的乐州(原秦凤路湟州)。
二十三年前(公元1096年),宋、夏两国发生了一场超大规模的战役——第二次平夏城之战。
此战打了整整三年,夏国遭遇重挫,“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
彼时,辽国为了自身安全,出面干预,年轻的哲宗皇帝“亦为之寝兵”,表现了极强的胜战决心。
最终,宋军不仅击溃了夏国梁太后亲自统帅倾国而来的“百万”大军,还在泾原和熙河两路构筑了三座重要的军事堡寨。
凭借此战取得的军事要点,宋国重新确认了从兰州经黄河到会州,再沿天都山北峦穿过没烟峡,最后抵达平夏城的统治,取得了两国交战的战略主动权。
从此,宋夏两国攻守之势彻底扭转。
宋国依托这几个军事要点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夏国国土,并在十年前最终完成横山地区攻略,夏国失去了防御宋国的最后屏障,只能苟延残喘,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宋国只需要采取守势,就能生生拖垮夏国,根本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军事冒险。
所以,这次由宋国乐州方向发起的春季攻势,是一起完全没有必要,甚至极其荒谬的军事行动。
正因为荒谬,才让夏国毫无防备,以至于开战初期,宋军突飞猛进,轻易就打到了夏国腹地来。
这一战,不仅把夏人打懵,宋军的底层军汉们也打得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