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闹!荒唐!乱搞!”
皇帝要推行许怀谦提议的多元化科举的事,事先并没有跟朝堂商议过,全权交予了翰林院负责,他们事先并未收到什么消息,这会儿收到风声,还是因为翰林院要在院内施行各科学目才知道的。
别看翰林院掌管天下书籍,可翰林院里的一众学士也不是万能的,这要开办各科学目,就不得不去拉拢这类学科的人才,这一拉拢,京城就这么大块地,满朝文武都知道了。
知道后,他们表示很不能理解。
“这才改革科举又改革?”
“他们把科举当儿戏么?”
“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还要在翰林院里开办各科学目,让新科庶吉士们去学?他这是要坏我大缙朝之根基啊!”
“我家孩儿进翰林是为了读圣贤书,为陛下分忧的,不是为了让他去学那些下九流,做一些不知道所谓的事的!”
“妄他贵为今年的新科状元,没曾想竟然存着这般龌龊心思,他这是自己走上青云路,就要把别人的路都给掘了么?”
“陛下糊涂啊!陛下糊涂!”
总之,一时间,满京城的官员都对许怀谦提出改革科举、改革翰林院的事怨声载道。
科举就暂且不说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改革了,重要的是翰林院!
要知道,翰林院可是个极为尊贵的地方,从前朝废中书省设内阁开始,朝中就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进内阁。
没有了中书省,就没有权力过大的宰相,一切决定权都在陛下与内阁手中,能进内阁之人,就相当于是拥有了一些曾经的宰相权柄。
虽说这个权柄现代被分摊了,可这并不妨碍他们把内阁之人,看待成执宰!
天下读书,天下进士,谁不想进内阁,当一当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执宰?
曾经的执宰只有一位,他们不敢肖想,现在的执宰却能有好几位,他们还不能稍微肖想一下么?
而进内阁的首要条件就是入翰林,两朝延续下来,翰林院已经被人看作是内阁培训班。
一甲自行入翰林就不说了,人家学识好,应该的。
可是二甲三甲的进士们好不容易通过朝考,以庶吉士的官位进入翰林院,本以为他们走上的是康庄大道,结果还不等他们进入翰林院,许怀谦就给人家把路给掘了!
他许怀谦倒是好,一甲进士,还是状元,直接就是翰林院编撰。
而庶吉士们却是要再学三年才能授翰林院官位,且多半都是七品起,比起他来还要差一阶,得熬不少的年头才能升到他的职位!
庶吉士们都已经这么难了,没想到许怀谦竟然还不放过他们,要他们去学一些下流的东西!
“听听,这什么钦天监的天文学,太医院的医学,连工部的建筑学都有……这些学出来能干嘛?去太医院当一个不入流的太医?去钦天监当一个不入流的天文生?还是去工部当个七品的给事?”
虽说以前的庶吉士们也是要被分往六部各部的,可大多数的庶吉士们都是能够留下来的,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能直接问鼎内阁。
这给今年多少没有斩获一甲,家中子弟只考得个二三甲,但却考过了朝考,成为了庶吉士的世家豪族和官宦的家长们,多大的希望。
没考上一甲没关系,我们在翰林院里好好的学,他们未必没有后来者居上的可能。
可许怀谦这么一改革,这不是逼着庶吉士们去六部,甚至去一些不入流的部门。
去了这些部门,他们这辈子还有什么奔头?甚至有些部门连外放官都不如,外放官回京以后还有升任三品官的可能性。
那钦天监顶天了就是一个五品官,在朝中地位可有可无,好好的仕途考出来的官,没想到最后却变成了这样。
谁能够接受得了?
京都的文官一怒,弹劾的奏折犹如雪花一般纷纷往内阁送,势要让陛下把许怀谦和翰林院这一掘人前路的行为给制止了。
韶雪风身为翰林院大学士,也隶属于内阁之一。他同意许怀谦在翰林院里弄试科学院的事,就猜到了,此事,绝对会在京城引起不小的轰动。
却没有想到这轰动居然这么大!不仅文官在弹劾,就连武官都有上书弹劾的!他们家中也同样有读书的子弟,虽说,身为武官也不错,可能让孩子舒舒服服轻轻松松地在京当个文职,谁又舍得自家孩子去边塞苦难之地,拿命去搏前程?
望着都快把内阁的案牍给堆满的弹劾奏折,韶雪风苦笑了一下,这个许怀谦还真是个能来事的。
才来翰林院上职第一天,就能搞出如此大的动静,看来他们翰林院今后很久都不会太过于太平了。
如此多的弹劾,韶雪风和其他内阁成员无法决策,只得把昌盛帝给请了过来。
“哈哈哈哈哈,好!”不同于外界的其他官员,昌盛帝一听闻此事,龙心大悦:“朕果然没有看错许爱卿,这才上任第一天,就办出了如此符合朕心意的改革,嗯,朕的朝廷终于有可用之才了!”
昌盛帝先前让许怀谦早点去翰林院上任,原也没指望他能在翰林院里著出什么书来。
毕竟,他除了时政策问一项,其他学问都挺平平无奇的。
让他早日去上衙,为的就是让他能够从旁协助一些翰林院的官员。
毕竟,这些翰林院官员受先前诗词歌赋的影响太深,一时半会儿可能还拗不过自己的思维来。
有他这个胆大跳脱地在里面没准能够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
没想到这个意想不到竟然来得这么快,这才上任第一天呀。
“改革庶吉士学科,”昌盛帝拿着一张把许怀谦这个改革骂了又骂,批了又批的奏折,笑得开怀,“亏他想得出来。”
先前他就觉得朝中的大臣们尽都是一群酒囊饭袋,除了吟诗作赋,那颗当官的脑子算是彻底废了。
想要罢免他们吧,又拿不出几个后起之秀去填补被他罢免的官位。
可要是让新晋进士们上任的话,又太嫩了。
年少中进士已经是一件能让人骄傲自满的事了,再让他们身居高位,还不如就让这群酒囊饭袋们,继续把位置给占着。
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只有经历过磨砺,一步步扎扎实实走上来的进士才算是真正的可用之才,往往太容易获得东西,没几个人会珍惜。
高官俸禄会膨胀人的欲望,万人敬仰的吹捧会把人的意气磨灭掉。
到那时,留给他的朝堂,还不是一样地都是一群什么都不会的酒囊饭袋。
昌盛帝可舍不得把他这批好不容易选□□的有才之士给养废了,只能告诉自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地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来,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他得沉得住气。
可再沉得住气,科举三年又三年,新晋的人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出人头地走入这朝堂之上来。
他怕,朝中的酒囊饭袋太多了,导致上行下效,把他这届的新科进士们又给养废了。
正在踌躇不已的时候,许怀谦就来了!
通过改革科举,同时把翰林院庶吉士的学科一块给改革了。
这样仅需三年的时间,这批在翰林院学习各部知识的庶吉士们就能调任各部,直接就能替代原来那些不堪大用的官员。
他也不用担心他的新晋进士们会被朝廷里的酒囊饭袋们给带歪了。
而且,庶吉士都是新科进士里除了一甲以外,学识会顶尖的一批进士了,再让他们学三年的各类科目,进入朝堂之后,相信,他这如死水一般地朝堂立马就能像山涧源源不断的溪水,潺潺流动起来。
“好好好!”昌盛帝想到许怀谦此举可是给他大大缩短了等待人才崛起时间,满心欢喜。
他是欢喜了,韶雪风却愁得不行:“陛下,如此多的弹劾,就算我们内阁批了,恐怕他们还是会再生事端。”
“那就让他们生事好了!”昌盛帝放下手中的弹劾奏章,“一群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人还妄想能进内阁?”
“瞧不起钦天监和太医院的不入流的官职,那就不要用钦天监的农历和太医院的御医看病,他们若是能有骨气,再来跟我说,学天文和医学无法进入内阁这种没前程的话吧。”
虽然皇帝也不太清楚,许怀谦为何要在翰林院里开设这么多的学科做什么,但他觉得,既然都要把科举改革成多元化科举了,多设些学科又能怎样呢?
就好比这几年的时政,写得好的往往都是一些思想比较大胆的,或许往往是这些不起眼的学科,越能改变缙朝现下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