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68章

今天她们三姐妹就约好了,下午茶带着雪糕出门去给别人“见世面”。

本地一些文化人在这两年重新又开始办起了沙龙。他们将沙龙办在地下,布置了柔软的沙发和各种食物,邀请各种文化人一起。有时候探讨电影,有时候探讨文学,有时候探讨绘画。

这会儿半沙龙依旧还是一个很时髦的事情。如果在沙龙上做点更厉害的事,很快名字就会响彻整个文化圈。

比如有人在沙龙上穿“睡衣”。这会儿还没有多少人有睡衣的概念。睡觉专门穿的衣服是很少卖的。

在大多数人还衣冠楚楚去参加沙龙仿佛参加派对似的时候,穿睡衣很出格。

今天要办的沙龙,是文化沙龙。主办的人是一名叫做玛丽的年轻姑娘。

龚雨欣和乔柔、夏燕宁介绍:“玛丽年纪轻轻,已经去过很多地方。她父亲是一名记者兼摄影师,她母亲是一名医生。他们刚结婚就起步周游各国,直到这两年才在本地定居。玛丽喜欢文学和电影,经常以文会友来结交新朋友。”

夏燕宁的英语实在一般:“我只能听懂一些最基本的话。要是真的探讨文学,那估计我都说不出什么。”

龚雨欣安慰夏燕宁:“不是每个人都要长篇大论。我认为欣赏文学从来没有门槛,哪怕只是说一句‘好’,那也是一种观点。”

夏燕宁:“那也不能真只说一句好吧!”

龚雨欣笑起来:“你要是认识玛丽的话,你肯定不会这么紧张了。因为她性格和乔柔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喜欢夸人。”

乔柔突然被点到,对玛丽产生了一丁点的好奇:“她会怎么说?‘能比喊一句好说得更多,说明更厉害’?”

龚雨欣竟是点头了:“对。”

夏燕宁没想到,只好搜肠刮肚,看看能不能拿出点外语内容来聊。她脑子里能够蹦出来的外国文学,竟一时间处于空白阶段。

乔柔虽说也读过不少的外国文学,可惜这么多年过去,早忘得一干二净。只知道一些故事大概是讲什么,但是里面主角叫什么她都不记得了。再加上这个世界和她原本世界有不同,她也没打算乱说什么。

本来是去做豆腐雪糕推广,乔柔只在脑子里想各种美人典故了。

典故也是文学!

很快她们到达目的地。入口是一栋洋房。门口已经有不少自行车和汽车停靠着,里面传来了各种年轻男女的声音,基本上叽里呱啦是外语。

三人下车,司机从后备箱里取出了三个大盒:“我帮你们拿进去吧!”

洋房门口,一个年轻金发的姑娘走出来,在看到龚雨欣和旁边司机叠起来的三个大盒时当即笑开:“龚!你怎么带来了这么大份的。我以为只是小巧的雪糕。”

龚雨欣立刻转头,却矜持喊着:“玛丽。今天不是人多么?所以特意多带了点来,希望大家能够吃尽兴。”

玛丽才定居两年,汉语学了,但并不熟练。她和龚全程用英文交流,转向另外的乔柔和夏燕宁时才换成拗口的汉语:“你们好。”

她不习惯各种声调,说起来口音古怪,好在热情的天性让她哪怕说得古怪,也容易让对面的人一样扬起笑容。

乔柔和夏燕宁简单招呼:“你好。”

龚雨欣又和玛丽说了两声,随后才叫司机跟着她们进门:“还好玛丽家里有一台大冰箱。我们这些东西都可以放冰箱里。”

玛丽用英文在边上补充:“正好我们今天要吃的很多东西都需要拿出来。弥林达想要做一些蛋糕、饼干和烤肉。你们可一定要尝尝看。她简直是我们之中最擅长厨艺的了。”

语速太快,好在夏燕宁到底是在学校学了好些年英语,勉强能听懂大概意思。然而当弥林达出来后,夏燕宁就彻底歇菜,脸上露出极其茫然的神情。

乔柔比夏燕宁好一点。

弥林达的外语带有一些口音,说话一块对于并不是日常用英语的人来说,听上去有些艰难。考虑到说来说去都是些日常琐事,通用词汇就那么些,所以乔柔听起来并不困难,只是有些单词的发音需要脑子里反应一下才能意识过来。

弥林达和玛丽不一样,头发呈棕黄色,性格更加温和些。

乔柔听了半响,知道了弥林达和玛丽不一样。弥林达是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亲属,这才跟着来这边。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做菜和读书绘画,现在还在上学,不过不是红日大学的学生。

等乔柔混入到人堆里,听到耳边所有人讲的话几乎全是在用外语。这里有四五个黑发,更多的全是金色、棕色甚至红色头发的外国人。

夏燕宁这辈子都没这么近距离,混在一群外国人当中。她小声和乔柔说话:“我第一次知道我们这边有这么多外国人。我们学校有外国学生,可都没这么多人。”

乔柔:“可能有。但你整天在实验室里也不可能和他们接触。”

夏燕宁:“很有道理。”

弹幕里看到这场景,也是有点恍惚:【背景非常完善,竟然有这么多国际友人。】

【文学沙龙哎,这是八十年代哎!】

【这沙发看上去坐着好舒服啊。角落那边有台咖啡机!还有唱片机!】

【这里聚会的人都好外向。】

【笑死,野玫瑰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不习惯吧。换成我到一群国际陌生人里面也觉得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