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破费了。”连汪群都有些不好意思。
他以为村里说的“轮流去村民家里吃饭”,就是蹭个家常便饭,最多是老乡们家里杀只鸡、买几条鱼什么的,汪群还特意让人去小卖部买了些烟酒补品之类的带上,没想到老乡们居然这么热情,说好的家常便饭,居然搞得跟家里办喜事一样。
幸好节目组现在也“今非昔比”了,赞助商多得数不过来,于是,坐下来之后,汪群和跟组的领导紧急商量了一下,觉得不能让老乡这么破费,最后决定从节目经费里拿出五千块钱,正好,侯朋远不是刚结婚吗?就当节目组给补上的份子钱了——那今天这一顿大席,他们就当是补喝侯朋远夫妻俩的喜酒了呗?
席上,侯朋飞夫妻俩也作为陪客过来吃饭了。
侯朋飞和卫昇这两年一直有业务往来,关系处得不错,侯朋远就把他们安排在一桌,侯朋飞看到卫昇,就跟看到财神爷一样,要不是条件不允许,他都恨不得捧着三炷香,一脸虔诚地对财神爷做年终总结,顺便再祈祷一下——
财神爷,明年还有新订单不?
“当然有,我还怕你做不完呢。”卫昇得意地笑了笑,低头对老朋友面授机宜。
“你看过我在花枝村的直播没有?他们那边明年要搞一个蓝莓采摘节,我这边打算包下一片蓝莓园,到时候推一批带有民俗元素的精品蓝莓礼盒,我已经在找人设计了,到时候竹篮你帮我做,外面还要用贝壳做一些镶嵌图案,具体我让设计师联系你。”
“我问过花枝村村委,他们说,那边几个村子都种蓝莓,加起来好几千亩呢,你好好做,做好了,回头我帮你推销去!”
“哎!谢谢哥!”侯朋飞大喜,举起酒杯,不管不顾就闷了一个满杯。
卫昇无语,只能跟着干了一杯。
俩人这才放下酒杯继续聊天。
侯朋飞是真心感激卫昇,不只是因为卫昇和节目组的到来,改变了他们一家的命运,现在侯寨村和附近几个村子,提到卫昇和《重走扶贫路》,谁不感激他们?这么说吧,得亏老乡们不混饭圈,不然还能有卫昇那帮黑粉的活路?
老乡们没啥文化,骂起人来从来都是荤素不忌的,被封号也无所谓,反正谁敢说卫昇半点不好,谁就是他们全家的死敌!
“就咱们庄子后头那个老寡妇,之前给你送鸡蛋那个桂平奶奶,你还记得不?”
“怎么不记得?她家的鸡蛋是绿壳的,可好吃了!”卫昇咂了咂嘴,上次录节目回去之前,他还去找桂平奶奶买了一篮子绿壳鸡蛋带回去呢,家里都说好吃。
“嘿嘿你是不知道,现在桂平奶奶和她闺女住在一起啦!”侯朋飞幸灾乐祸地笑了。
说起桂平奶奶,村里谁不说她那两个儿子是白养了?
桂平奶奶一辈子就生了两儿一女,辛辛苦苦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她一个女人家,为了挣钱给儿子们娶媳妇,大冬天的跟男人一样上山砍毛竹,累得一身是病。
本以为自己有两个儿子,儿孙满堂,晚年根本不用发愁了。谁知道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没良心!大儿子明明住的是老娘挣钱给盖的新房子,桂平奶奶帮他带大了儿女之后,这没良心的居然把老娘赶出去了,还假惺惺地说是老娘和儿媳妇处不来,怕婆媳俩拌嘴,所以才分开住的。
笑死!你妈在你家帮你带孩子的时候,你怎么不怕婆媳拌嘴?
现在儿女长大、用不到老人了,就翻脸不认人了?
小儿子就更狠了,娶了媳妇后,全家人跑到南方去打工,干脆在女方那边定居了,几年都不回来一次,压根不管老娘死活。
最后居然还是老闺女惦记着这个老娘,没事就过来帮着桂平奶奶洗洗涮涮,逢年过节送点好吃好喝的过来……
前两年侯朋飞的竹木加工厂生意好起来了,桂平奶奶闲不住,就从厂里领活儿回去做,没想到老人家手脚利索,每个月居然能挣好几千块钱!
这下子,大儿子一家又腆着脸过来奉承了,整天嚷嚷着要把老娘接回去住,谁不知道他心里打的那点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