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算直接封掉一条两百多里的支流,让水流从急。越急越是能将泥沙冲走,送到更下游的地方去,也能让下头的百姓有充足的水。同时,这河流也就不会因为太过分散而影响河运。
运道到南方往北方的船运,要是平稳的话,朝中不少人都会获利。
他写归写,还要把三皇子和桂正初写进去。毕竟要不是桂正初熟悉河道,他也很难想出这么一招。他当年关注这边河道的时候,事情都解决了个七七八八,桂正初由于治理不够好,都被革职在家了。
将奏本让人快马加鞭送入京城,封凌拿到了下面送上来的徐州受损情况报告。有黄册和里甲制在,各事统计起来事半功倍。
他看着上头写着的失踪人、死亡人等等,手微顿:这里水患导致损伤到这个地步,岂不是一个很好的户籍改制试验点?科举时,他曾经写过这么一点。
以点铺开,更能起成效。
难道皇帝是想让他在徐州试试看?
南方徐州,北方可以就京城附近村落试验。南北两个点,岂不是正好?
封凌很快又将这个想法放在脑后。要是徐州难题没有解决,皇帝根本不可能同意他将这儿当试验点的。这儿的百姓肯定也会闹翻天。
京城。
皇帝看着自己面前这本奏本,身边坐着喝着茶的老丞相。
团局造册,事情管起来,会动很多人的根基。但动了根基,朝廷才会有更多的钱。
老丞相稳坐着,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开口:“陛下觉得封翰林真的能有本事将这事办好么?”
皇帝抬眼,似笑非笑看着老丞相:“爱卿是说徐州一事,还是说这户籍一事?”
老丞相将茶杯放下,恭敬回话:“徐州成,才有户籍一事。徐州不成,再去动后者,怕是也难担大任。”
皇帝笑了一声:“看吧。天将降大任,总是要让其吃点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