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

他安抚了自己妻,只说了一声:“我听从陛下安排。吏部调动官员绝对不会凭白将我往那些偏远地调的。官海沉浮最自然不过。”

他妻子点头,安分听了他的意思,等待科举过后官员调动,就与詹知行一道离开顺安州。

……

傅辛夷是在谢宁家中,与谢宁娘谈论桃花画时知道卢家被大理寺处理的详情的。卢景龙被罢黜,卢旺申杖十后被逐出国子监,而詹达一家并没有好过,父亲和儿子双双即将面临被贬官。

谢宁的娘正如谢宁所说,是个有点慢一步的女子。

她心里有一肚子话,却也只会慢慢说,更多时候喜欢察言观色,看旁人是如何想如何做的。她知道傅辛夷和桂晓晓师出同门,又因为自家儿子和詹达是挚友,当然和傅辛夷闲聊起了这事情:“傅小姐这段时间都在家里,很少听外面的事吧。哎,陛下英明,各有过错各自算。”

傅辛夷和詹达一起吃过饭,还记得詹达年长他们,尽可能以一位年长者的身份在照料他们。他慌乱买单,半点没觉得只自己花钱有什么不对。

封凌醉酒,又一直表现出和自己熟络,想要和自己亲近。但詹达并没有因为和封凌是好友,而顺着封凌跟她回家的意思,反而三翻四次想要阻拦封凌的失礼。

詹达是个雅君子,一言一行都可以看出他的品性极佳。

她和谢宁娘说了一声:“小詹大人并不算错。”

谢宁娘喏喏应声,不知道该怎么接傅辛夷的话。

傅辛夷知道谢宁娘算是不太有主见的一个人,也不知道怎么会养出谢宁这样跳脱的性子。她朝着谢宁娘笑了下:“夫人应该相信谢公子交友的眼光。小詹大人真的是个很好的人。”

她替詹达说话,也是替谢宁说话:“小詹大人就职翰林,深受欺凌困扰,却从未想过烦扰到别人。说明他人心善。后来他知道了卢大人有错,替人伸冤,更是有心。要不是有小詹大人在,那位翰林院庶吉士恐怕就简单自缢结束了一生,而翰林院又会在多年后,再出现一个和他一样受人欺辱的新官员。”

谢宁娘忙点头:“对,我也这么觉得。”

傅辛夷温和说着:“或许如陛下所说,他确实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妥当。但他年纪还小,以后每一件事自然是会越处置越妥当的。”

如今一贬,对詹达或许利大于弊。等他才能经验都有了,今后还会升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