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监的嗓音很细,倒是不算尖, 听上去还算舒服。他没有任何私人情绪替皇帝念奏章, 还留了一分注意力在皇帝身上。
如他所料,皇帝懒散摆了摆手:“知道了。”
太监放下奏章,恭敬在一旁候着。
皇帝在想着事情,放下来的手有一下没一下敲打着桌面。桌子上放了一杯温茶, 茶水边上是一盘小糕点, 一口一个的那种。
想了半响,他开口和自己熟络的这位大太监说:“詹知行是为了他儿子上京。知道他上京的人, 不多吧。”
大太监躬身:“是。詹大人来得仓促, 知道詹大人上京的, 应该只有城门守卫才对。”
但这个弹劾之人, 如何能做到那么快就知情的呢?
皇帝一想就知道, 因为是这个人告诉詹知行,詹达在京城里发生的事情。这人引诱詹知行进京城,到翰林院搅风搅雨。当年詹知行太过招摇,他名升实降, 将詹知行扔到顺安州为官,如今有人揣度圣意,是觉得自己还会再一次借个理由削詹知行一顿。
“哦,那这回是借刀杀人啊?”皇帝神情带着一点惊奇,像是才想到一样,“朕成了这群臣子的刀啊!”
这话说得确实是,不过大太监不敢接话。
皇帝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水,眼睛眯细起来:“好茶。”
过年这时候,天下百姓都在放年假,他们这群做皇帝和做官员的,反倒没那么早放。每当到了这个时候,事情莫名其妙会从各个角落里蹦跶出来,不处理好就会出问题。
当然,这世上还有一个方法最好不过。
“拖着吧。”皇帝品着嘴里残存的茶味,和大太监说着,“宫里头过年事也多。祭天祭祖一件接着一件。朕的本子那么多,哪能有空一一看过来。”
他没空,秉笔太监有空。秉笔太监可以说一个个阅读理解全能拿满分,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将官员呈上来的题本奏本归纳总结,然后再让皇帝处理。
“哦,对了。宫里头近来也忙。忙不过来,就让大家都缓一缓。年前的事都处理了,不急的都放到年后。”皇帝三两句话,将最后的弹劾路给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