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太监时不时地盯着暖阁那边儿,得到消息便忙回来告诉杨仪。
他悄悄地在杨仪耳畔道:“听说俞大人醉的不太像话,都吐了呢……幸亏已经送走了那些人。”
杨仪很意外,俞星臣不是这么没有数的,轻易怎会喝醉?
但她关心的还有一件,那就是……银子到底“捐”了没有。可是俞星臣醉的不轻的话,自己似乎不该在这时候问此事。
于是问江公公:“给送了醒酒汤了没有?”
江太监眨眨眼:“这倒不知道。”
“吐了的话……”杨仪吁了口气,道:“去做一碗……葛根橘皮汤吧,用葛根,陈橘皮,人参,檀香……”
她慢慢地说了一个方子,江公公拼命记住。
刚要走,杨仪又叫住:“等等。”
江公公忙问还有什么吩咐,杨仪垂眸:“别说是我……就说你自己的主意,或者是小甘提的。”
小甘在旁边瞥了她一眼,一笑道:“对,是我提的。”
江太监笑着答应,走了。
吩咐人去药铺子赶紧置买齐全,回来熬制妥当,江公公亲自带人送去。
一个侍从撑着伞遮着零零落落的雪片,一个端着汤,随着江公公到了俞星臣所住的院落。
才进门,上台阶的时候,便听到里头灵枢道:“何苦……又白受了一场罪,大人怎么就喝多了呢,素来都不这样的。”
俞星臣的声音道:“我高兴。”
灵枢道:“什么高兴……为了这千把银子,万一亏了身子,那可不知哪头合适了。”
“合适。”俞星臣淡淡地。
江公公抿嘴,就见里头小乖摇着尾巴迎了出来,原来听见了他们来了。
“这小机灵鬼儿,”江公公倒是喜欢这小土狗,又抬头问:“俞监军没歇着?”
里头灵枢出门:“公公?”
两个侍从止步,江太监接过托盘,亲自送了入内。
里间俞星臣正躺在一张藤木躺椅上,脸上还有些微红,眼神迷离,显然是酒力未退。
地上的博山炉里冒着袅袅的烟气,檀香气在屋内弥散。
因之前吐过,俞星臣厌恶那个气味,所以窗户都是开着的,风卷着雪,有的落在地上,形成一点点水渍。
入骨冷风跟室内的暖香之气交织,纠缠不解。
江公公放下托盘,把里头的汤碗取了出来,送到俞星臣跟前:“这是……这是我听说监军喝醉了,所以叫人煮了一碗醒酒汤。对肠胃有好处的,监军不如且吃一口。”
俞星臣听见“醒酒汤”,看看江太监又看看他手上的汤碗。
灵枢过来将他扶起。
俞星臣欠身,亲手接过来:“多谢,有心了。”
江太监笑道:“公事虽要紧,俞监军也要多保重身子才是。”
灵枢将那汤碗的盖揭开,一股药香散开,俞星臣本就疑心江公公为何这样心细,看是“药”,便明白必然不是他的意思了。
只是他并未流露出来,只低头慢慢地喝了口。
葛花跟陈皮、檀香等物交织的气息,格外奇妙,好像难以下咽,又好像甘霖玉液,根本无法形容。
江太监道:“这一路过来,只怕不那么热了,大人不如一气儿喝了为好。”
俞星臣闭上双眼,果真一口气喝光了,长长地吁气。
把碗递给灵枢,他重新躺了回去,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可还是没有出声。
江公公见状便也没说话,悄悄地只退了出去。
灵枢跟小乖送到门口,叮嘱:“地上滑,公公留神……先前我们大人醉了,差点就滑了一跤呢。”
“是吗?”江公公很惊讶:“没伤着么?”
灵枢道:“大人倒是没事儿,就是旁边的沈太守不小心崴了脚。幸而不算严重。”
江太监笑道:“这北境真是恼人,这个天气,京城里只怕还没下雪呢。”寒暄两句,叫灵枢好生照看,正要走,突然又想起一件事:“那几个人,捐了钱了没有?”
灵枢不由笑了:“捐钱?公公再也想不到是怎样。”
江公公听见这个语气,吓的打怔:“总不会白吃一顿,一毛不拔吧?”
灵枢哼道:“把大人喝成这样,若一毛不拔,我也不会放他们出这个门。”
先前杨仪退席后。众人又吃了一会儿,话题转到了杨仪弄“回元汤”的事。
是何六爷先开口,老爷子捋着胡须道:“永安侯是奉旨而来,不知要在这里呆多久?”
俞星臣道:“这……不好说。我想至少要等北境平靖。”
何六爷颔首道:“永安侯真乃当世奇女子,之前总听说有关她的种种传说,今日一见,真是令人倾倒,她虽医术高明,难得的是能够普惠百姓,这‘回元汤饺’,难为她怎么想出来的……只是,不晓得要供给到何时?”
俞星臣垂眸:“按照她的意思,恐怕是要到除夕。”
“除夕?当真?”众人都大惊。
原来这些日子里,百姓们虽欢喜,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汤饺就没有了。所以惴惴不安。
如今听俞星臣开口,几个人都震惊。
关于饮食,元和居的许掌柜自然最懂,他立刻算计着说道:“这几日我听人说起来,每天来领回元汤饺的,总有两三千人,虽然每人只限领两只,但按照武威这里一天的开销,至少得用七八只羊不止吧?”
俞星臣道:“至少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