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在信中言明,他人远在金陵,却也能感受到皇上登基以来,整个方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师父认为,皇上慧眼识珠、用人不拘一格,这等通透,古今难得,皇上虽尚且年轻,但将来潜力难以估量,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与汉文帝刘恒、唐太宗李世民齐名的明君!
“如此,臣能辅佐圣上,已是三生有幸,臣必须约束自己,决不能让皇上因为臣这个女子功亏一篑、留下污名!
“是以,臣感激皇上为臣考虑的一切,但师命难违,恕难从命。还请皇上谅解。()”
赵泽闻言一愣,迟疑道:你的师父,我没记错的话,是甄奕吗?()”
“是。”
谢知秋一边回答,一边从袖中取出书信一封,递给皇上,道:“师父千叮万嘱之言,臣万不敢忘,因此特意将此信不离身带在身上。若是皇上不信,可以过目。”
甄奕师父在离开梁城前,曾给她留下一封盖了他私人印章的空白信。
谢知秋知道如何模仿甄奕的笔迹,他便让她自己斟酌内容,如果遇见能对她有帮助的人,便可随意使用此信。
师父的恩情,谢知秋多年来感激不尽。
这封白信,她本不想轻易使用,但如今已经到了她能否继续为官的关键时刻,她必须赌上自己身上的所有筹码。
既然事先已经觉察到了赵泽对她有异样的想法,谢知秋自不会全无准备,正好也可以拿这个来当幌子。
方国重尊师重道之礼,若有师父的耳提面命为借口,肯定比她直接拒绝赵泽,给赵泽的刺激小得多。
而且甄奕在方国是真正的名士,为人谦和友善,为官期间从不与人结仇,人至高位却又急流勇退,显得不慕名利、德高望重,无论朝内朝外评价都很高。
在方国,其声望甚至不亚于鼎盛时期的齐慕先。
若是借师父之口劝说赵泽,想必比谢知秋本人的意愿更有效。
赵泽缓缓接过书信,一目十行地扫过。
信的结尾有甄奕的印章,字迹也似乎确实是甄奕的字,他看了开头,似乎内容与谢知秋所言大差不差。
谢知秋深吸一口气,再度清朗开口
()道:“皇上,您早有发妻,皇后娘娘端庄贤淑、门第高贵,与臣不同。若皇上打算娶臣为妻,那势必要废后,臣敢问皇上,皇后娘娘这些年对皇上忠心耿耿,可有过错?
“皇后乃太后娘娘当年亲自为皇上选的结发之人,其中考量,皇上想必比臣更清楚。
“权势之衡,牵一发而动全身,皇上若轻易废后,只怕风波未必比让臣为官小!更何况,皇上废弃由太后娘娘亲自挑选的皇后,只怕亦有违孝义,于理不合,非但会寒太后娘娘的心,恐也会给百官议论皇上的话柄。
“臣身为皇上的臣子,长久以来受皇上恩泽,臣自感激涕零,如何能让皇上因臣,平白背上如此恶名?!”
谢知秋这话说得狠,直接将孝道的帽子叩在了皇帝头上。
但赵泽是性情中人,若是不将话说死,难保他不会因为心存侥幸,后面又有什么麻烦的举动。
谢知秋早已打定主意,哪怕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她也必定要在今日彻底断绝赵泽任何可能是对她的想法!
谢知秋定了下神,又铿锵有力道:“师父信中有言,皇上用臣,必当受阻。但如今朝臣争议,不过一时,实际的功过如何,后人自有评说。
“只要臣与皇上共塑君臣之典范,共创盛世,后人自会看清孰是孰非。而当下高举礼制旗帜的愚臣,反倒要成为千古笑柄!”
谢知秋一番慷慨陈词话音刚落,不等赵泽有什么回应,只听门外传来一个沉着的女声,慢慢地道——
“原来如此,这就是你的应对之策。想不到就连哀家,都是你的托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