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的想法被上官给按下去后,虽然仍有其他朝臣也对这件事心存异议,但也无济于事,只得不了了之。
四月底的时候,何昌逸的大舅母和小舅母带着人进京,时隔多年后,再次重返这座京城,这些人的心情都颇为激动。
随着她们乘坐的马车驶入京中,她们才发现,印象中多年没什么变化的京城,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不管是街那川流如织的行人,还是道路两旁的商铺房屋,都已发生巨大的变化。
何昌逸的大嫂朱秀雅透过掀开帘子的车窗往外看,忍不住感慨道
“这京里,看着比我们离开前,要热闹得多啊。”
想起在来时的路上见到那些,左书意的大堂嫂崔文月接过话道。
“何止这京中,这上京的路,不仅变得又宽又平,人也多了不少啊,过去要走一两个月的时间,现在只要不到一个月,就走到地方了。”
左书意的母亲洛氏神情复杂的点头,“是啊,谁能想到,短短十多年过去,竟已发生这么多的变化呢?”
变化的不仅是这些环境,还有她们这些人的身份经历,如今重返故地,心中很难平静。
洛氏的大嫂李氏拍拍她的手道,“谁能想到,我们还有重回京中的这一天呢,而且还是为小逸操办喜事,你也不要忧心,我们这次上京,说不定能将小意的亲事也一块给料理妥当。”
想到何昌逸在信中隐晦提及的那些内容,洛氏点点头道。
“希望能一切顺利吧,那孩子的运气,真是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才好,唉。”
生来本是国公府的小公子,因为是同辈中年龄最小的嫡公子,在家里受尽宠爱,结果不满三周岁,就赶上家中遭遇大变。
金尊玉贵的公子沦落成连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都不如的罪臣之子,好在这种生活没两年,就在当今圣上的宽赦下,成为良民之子,生活待遇得到巨大改善。
但那也只是相对而言,与昔日国公府小公子的待遇有着天差地别,在她儿子左书意的印象中,早就彻底没了对国公府的印象。
这样也有好处,可以踏实本分的当个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从小不骄不躁,用心习得一身本事,还成功在京中谋得官身。
知道小儿子出息了,洛氏一直以为小儿子这是时来运转,她以后算是可以对他放心了。
可是事实证明,她还是放心太早,同样的际遇下,外甥的亲事顺利得不用让他的父母操半点心,她儿子却感情受挫,这运气,也真是没谁了。
朱秀雅温声劝慰道,“小舅母不必忧心,都说好事多磨,等我们弄清楚这里面的具体原因后,再看看该怎么办合适,有我们可以出面,肯定要比他们两个大小伙子方便。”
说话间,马车已将他们送到秀林坊外,李氏拿出地址看了看胡同口的门牌。
“秀林坊十一巷,应该就是这里,一零五号院,应该在这个巷道里面,这马车方便进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