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很清楚这些大多都是书香世族出身的人,都有多惜命,他们躲在背后争权夺势,逞心机耍手段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强。
但是他们并不具备直面战争的勇气与魄力,这也是朝廷看不上他们,他其实也不那么愿意带上他们的原因。
只是朝廷看不上他们的结果,是迟早会整治发落他们。
而他带上这些人,多少能派上些用场,有了他们,等到事成之后,他就能在短时间内成功组建自己的执政班底,还能借他们牵制那些本土势力。
宴会结束后,杨承宗难掩兴奋地提议道。
“四弟,看来上面对瑞王,是真心信重啊,如此看来,我们杨跟着瑞王出的前程,可比留在大安的前程好,我们还是赶紧写信给爹,让他按照计划,再多派些人过来吧。”
杨承宗已在席上观察过,大多数人家都是倾巢而出,尤其是那些曾被发配到合城的那些人家。
现在还没出海,那些人家就已跟着瑞王沾光,获得恢复爵位的优待,让杨承宗觉得很有紧迫感。
杨承功却对此有些迟疑,总觉得还是更谨慎些为妙。
“大哥,还是待我多打听一下,再做决定吧,我们杨家根基在大安,总要多留条退路。”
杨承宗不赞成地回道,“等到你再多拖延一阵,我们杨家就什么都捞不着了,爹不是说了,既然决定要跟着王爷,我们就不能再三心二意,难道你想等到大事成后,我们杨家只能捞个官位吗?”
在杨家,主事者是同辈中能力最出众的那个,可是执掌庶务的却是嫡长房一系。
杨家若能跟着瑞王打下一片江山,在论功行赏时得到爵位,肯定是杨承宗一支受益最大。
在大安时,他们可以表现出看不上那些因战功而封爵的勋贵人家的态度,与其针锋相对,推崇书香文人风骨。
可是打心里讲,这世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视功名利??如粪土?
连大名鼎鼎的乐贤居士,也是不顾众人的非议,为出仕不惜一再改换门墙之人。
杨承功当然知道他大哥的那点心思,皱着眉道。
“大哥,王爷需要的是能真正帮他成就大业的能臣干将,将来论功行赏,论的也是功绩,肯定不会依据各家派出的人数多少来决定,老太爷年事已高,不可能跟着出海,你我亲自带人来此,就能代表杨家全心追随王爷的诚意。”
杨承宗彻底冷下脸,有些尖锐地问道。
“谁家当家的没来?他们不仅来了,除老弱妇孺留下外,还直接带上所有青壮,就算是我看了,都知道他们是铁了心要追随王爷,那林家更是老太爷亲自带人过来。”
说起这些,杨承宗就满腹牢骚,回到祖籍后,他们才知道那封信中还有隐藏内容,才明白他爹的选择,对他们杨家而言,这确实是场大机缘。
可是他爹一边说绝对不可三心二意,与老四在私下里商量过后,又不顾他的劝说,决定先派他们过来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