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可是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还有人,不确定什么时候能空出来,若是消息走漏,也不确定他有没有命等到。

毕竟京中前段时间刚出过官员在光天化日之下遭袭杀的事件,他在没有得到正式任命前,就是个候官的,死了估计还不如那个户部主事能引起的动静大。

而后面这个选择是正三品,相当于是让他从正四品直接跨过一大品阶,再次得到破格晋升,的确是重赏。

所以张长平在脑海里快速分析过后,迅速做出决定。

“多谢殿下,微臣想去东广省提刑司。”

何殊满意的点头,这个结果不出她的意料。

“东广省的形势有些复杂,可以让崔提督为你安排一队人手,负责保护你的安全,或者是孤让你带进京的那几人若来了,你也可以问问他们是否愿意与你同去。”

张长平这才知道何殊当初提议让他带人进京时,可能就是为了他的小命着想。

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他去新地方后,身边有几个自己精心培养出的得力手下,方便展开工作。

可他当时没能领悟中到这其中的意思,还差点给拒绝了。

崔景怀显然也没想到,还以为是太子看上那几人,打算好好培养。

意识到还在陈阳城时,这位看着跟普通少年没多少差别的太子殿下,就已经盘算好自己的去处,张长平心中有些忧伤。

他不知道太子殿下到底看中他身上的哪一点,竟然认为他适合做司法方面的工作,他完全可以改,因为他是真心不太想干这种容易得罪人的活。

而太子殿下显然也知道这活不好干,才会主动提出要安排人保护他。

不动声色的小心看了眼皇上,发现他正拿着一只朱笔,漫不经心的批折子,连字都不写的那种,翻开扫了一眼,敷衍的打个勾就算完事。

张长平就知道,太子的安排就是皇上的意思,而正宁帝批折子划的那笔,也迅速让他联想到自己逢年过节上的请安折上的一个红对勾。

也就是说,他绞尽脑汁写的那些歌功颂德的话,被递到皇上面前,只配得到不足三息的翻阅与一个对勾?

难怪他在青山州多年,呈到宫里的文章写得再怎么天花乱坠,都不如太子亲自去陈阳城走一趟,亲自看到他在青山州做过的事,给他带来的好处大。

“回禀殿下,林进志等人愿意冒险随臣进京,臣更希望他们能留在京中,跟在崔将军手下,得到更好的历练。”

何殊做事向来喜欢将一切都坦开说,尽量给人家留下可以自由选择的机会,既然对方已经做出选择,她当然不会拒绝。

“可以,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明早会宣你的上朝,当朝嘉勉你在青山州的功绩,并宣布任命你为东广省提刑按察使一事。”

张长平只得满脸感激的谢恩,若非他是个不喜得罪人的性格,对于担任司法类工作,本能的有所排斥,对他而言,这次的任命对他而言,绝对又是一次非常难得的高升。

但是他也知道,这绝对是皇上与太子对他重视与关照,所以张长平确实是打心里感激这份圣恩。

让张长平先退下后,何殊才对崔景怀道。

“东广那边的形势非常严峻,要不是何欣月巡察使在东广境内遇袭,朝廷都不知道东广省内发生的匪祸,孤会给他安排几个幕僚同去,这个张长平做事擅长左右逢源,做人很能隐忍,应该能应付得了,不过你还是要给他用心挑些得力帮手,保护好他们。”

何欣月就是三公主,十五岁开始接触朝廷事务,两年前被外放到地方任巡察使,巡三省吏治与灾害等信息,算是充作朝廷耳目。

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公主,何欣月十分珍惜皇上与太子不顾满朝文武的抗议,坚持给她争取来的做官机会,对待工作十分用心。

何殊也是在接到三公主亲自以身试险,才取得的情报后,才知道东广省的一地遭遇水患,却隐瞒不报。

没有朝廷拨发钱粮赈灾,地方官员又不作为,导致大批遭灾百姓流离失所,却被地方官员派兵勇设关阻拦灾民逃往其他地方。

也就是说,此前不仅是朝廷没有接到东广省境内遭遇水患的消息,连在其附近周边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事,被瞒得十分紧。

而地方遭遇水患,赶紧向朝廷伸手要赈灾物资,才是常规,可是东广省这次不仅没有按照正常流程走,还不遗余力的隐瞒,里面明显有猫腻。

何殊接到三公主派人从特殊渠道递到宫里的密奏后,一眼就能看出那些人在打什么主意。

都不用惊动户部与工部,从户部产业那边拿到水泥作坊的近几年为东广省提供的水泥量,以及东广省用来申请那些水泥的工事后,就知道里面到底存在怎样的猫腻。

说到底,还是财帛动人心导致的这场祸事,参与者众,才会合起伙来捂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