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混账话,救兵如救火,既然朕与尔等都看出了这番忧虑,岂可因未收到急报而拖延行事?若到时候边疆有失,这责任是你来负,还是朕来负?”

皇帝这话是赤裸裸的诛心之论,那名臣子小胳膊小腿的,怎敢担负起这么大的责任,当下只能紧紧闭上了嘴巴。

不过那位臣子都能想到这个问题,齐远恒岂会想不到,早在前些日子,卫衍就按齐远恒的建议,给滁州那边去过书信,估计这时候陈天尧将军的急报也该到了。

果然,过了几日,兵部就收到了滁州急报,请求朝廷增兵滁州,理由和卫衍在殿上说的一模一样,也是“恐流匪犯边”这五个字。

至此,增兵一事终成定局,至于到底需要增兵多少,那就是皇帝陛下说了算了。

这就是景烈帝第一次北伐的出兵真相,不过在景史上,留存于世的出兵理由,却只剩下了“流匪犯边”这四个字,对这场金殿上发生的风波,更是一字未提。

这到底是在烈帝的授意下书写的,还是后来宣帝的改动,或者干脆是两帝共同努力的结果,旁人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两帝在篡史上,都干得相当顺手是可以肯定的,把这事随便按到他们哪一个头上,都算不上冤枉。

第四十四章 国之储君

出兵的最好借口找到了, 景骊终于松了口气。

既然现在算是师出有名, 那么最大的反对意见, 也就不存在了,朝廷对这场战争的所有准备工作, 迅速开展起来。

皇帝当廷下了增兵滁州的旨意,六部就此忙了个底朝天。

兵部是此次增兵的重中之重, 皇帝命令一下, 他们就开始四下里调兵遣将, 命各路大军向滁州汇聚。

景朝的军队分为边军府军禁军。

边军顾名思义就是镇守边疆抵御外敌的军队, 他们久驻边疆, 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可以说是朝廷第一等的强兵。

府军是驻扎在州府用来维护地方治安的驻军, 若是多年前,他们只能被称为孱弱,不过如今的几大府军, 大部分是南征厮杀中存活下来的老兵, 以及后来补充进来的新兵组成,战力也是挺可观的。

至于禁军, 一般称作皇帝亲军,他们又被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卫衍所掌的近卫营, 负责皇城皇室安全;另一部分是五城戍卫营, 负责东西南北中五城的治安戍卫;还有就是驻扎在京西大营的禁军, 他们是直接归皇帝指挥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