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投向萧逸,戴罪立功,兴许还能得个宽赦,保住一条性命。
事实确实如此,他为自己和儿子们挣了条生路。
萧逸下旨:梁王的子孙虽蛮横不肖,但终归与朕同宗同族,叛臣已除,天下大定,朕不忍行株连之罪,再起杀戮,令朝中人心浮动,故赐圈禁于西郊行辕,无旨不得出。
世人都明白,所谓圈禁,便是圈禁至死,再也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至于别人,萧逸早已下旨:妇孺无辜,不忍迁罪。
梁王府里的女眷乃至于所有已经出嫁的姑娘,萧逸统统不追究。
因王府被抄,贴了封条,再也不能住了,楚璇托她父亲悄悄地把三舅母余氏安置在城郊一处不扎眼的别院里,派人妥帖照料着。
她们都好办,难办的是萧雁迟。
若说梁王别的孙子只是被株连,算上那在淮西没少兴风浪的萧庭琛,他也至多只是捣乱,没有率军杀到萧逸跟前,甚至于差点要了皇帝陛下的性命。
可萧雁迟把这些事都干了。
他是云麾将军,是直接参与谋反的人,纵然他是被自己的父亲操纵,可好些事都经了他的手,这一点无论如何也推脱不掉。
尚书令侯恒苑领着一帮朝臣商量了三天,最终拟定的刑罚是赐自缢。
定下来的当日,江淮和楚晏就找上了门。
楚晏已经官复大理寺卿,江淮也回了礼部继续当他的礼部侍郎,萧逸还跟他商议着择个日子让他认祖归宗,给徐慕建个宗祠,让他这亲儿子去拜一拜,上柱香。
两人一个是国丈,一个是宠臣,自然牌面十足,一入尚书台,众臣拥着一顿恭维,然后都极有眼色地告退,留他们两个跟侯尚书说话。
楚晏作为姑父,是看着萧雁迟长大的,对他的为人再了解不过,这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况且当时他潜入王府找萧腾,若没有萧雁迟,只怕他早就死在王府护卫的剑下了。
而江淮亦受过萧雁迟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