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怀瑜猛地被这么一摔,也有些懵,将手中书信捡起来细细读了,笔迹经过誊抄已经看不出是何人手笔,但字字句句条理清晰证据确凿地陈述了常正初在河婺所作所为的经过,应当是经过了详尽调查。
起初的惊讶之情过去之后,言怀瑜反倒笑了笑,将书信叠好放回桌案上,说道:“果然比起我来,还是大哥更适合坐上这个皇位。”
窗外传来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响,言怀瑾已经重又坐了下来,低垂着眼眸,神情越发冷淡:“那你要让给我吗?”
第39章
言怀瑜看着似乎挺好脾气, 依旧笑笑地, 道:“偶尔有这么想过, 但是……果然还是不行,我也挺想当这个皇帝的, 这么多年都努力过来了,舍不得放弃。”
“嗤,就努力出个这样的结果。”
“难啊,没有大哥帮我,怕是做不好。”言怀瑜放下茶盏,总算说到了一点正题。
他登基已有十年,眼看就要弱冠,迟迟还不曾大婚的原因就是因为太后不肯放权让他亲政, 原本就已经刻意将他架空不叫他接触到朝堂政事了,如今更是伙同司礼监和中书省把持朝政,在关键位置安放的都是江家一派的重要人物, 寻常要想看个请安折子以外的奏折, 都很是需要动一番脑筋。
在宫里举步维艰寻不到帮手, 言怀瑜就得在宫外下功夫,虽然凤中有一些年轻朝臣的亲信, 但终究太过稚嫩, 比起从小就在学习参政理事,即便来了永山之后也一直不曾松懈的言怀瑾来说, 实在算不得什么。
因而当察觉了言怀瑾在朝中的一些动作之后,言怀瑜不仅没有生气, 反而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地亲自到永山来,存的便是请言怀瑾出手帮助自己的心思。
言怀瑾又如何听不出言怀瑜的言外之意,他本来也不曾担心过会被猜忌,只是依旧兴趣缺缺地把玩着手中的茶盏,许久之后才淡淡地开口道:“然而我却不想离开这里。”
一缕晚霞映入窗棱,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言怀瑜抬头看着自家大哥的侧影,不知为何竟看出几分萧索来。
这十年来他在永山的情况,起初言怀瑜无从得知,后来渐渐大了他也有一些自己的消息来源,便也了解一些,脑海里就总是忍不住想起小时候那个板着脸教训自己的大哥,当真是长兄如父,所以不自觉地就又想要依赖。
然而十年却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足够改变一个人,叫他再也不想回到那个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宫里。
言怀瑜抿一抿唇,不甘心地又说道:“太后仿佛注意到永山这边的动静,连派了几拨人过来,都叫我应付过去了。”
“我知道。”言怀瑾点点头,“陛下费心了。若再有常正初这般的事,我会递个消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