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
此时,孙权与胡综、朱然在吴郡读书。
孙策收丹阳、吴、会稽三郡后,孙权十五岁立业,被任命为阳羡县长。
吴郡太守朱治察举他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举其为茂才,后又代理奉义校尉。
孙策死时,孙权十八岁,接替孙策掌管父兄创立的基业。
孙权正与张昭商议为孙策办理丧事,忽报守御巴丘的周瑜星夜赶来奔丧。
孙权接入,周瑜哭拜于孙策灵柩前。
吴夫人将孙策遗言告白周瑜,周瑜拜伏于地:“敢不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
孙权在旁说:“望公勿忘先兄遗命!”
周瑜伏地顿首:“愿肝脑涂地,以报知己之恩。”
待办完了兄长丧事,孙权问周瑜:“先兄遗言‘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今承父兄基业,以何策守护?”
周瑜说:“子布乃贤达之士,足当大任。公瑾不才,恐负重托。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欲守定江东,须求高明远见人才相辅。吾举荐一人,可辅佐将军。”
孙权问是何人,周瑜说:“此人姓鲁名肃,今年二十八岁,胸怀韬略,腹隐机谋,与我相交甚厚。”
接着就把鲁肃为人及与自己结好情况说给孙权。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滁州定远县)人,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周瑜任居巢县(庐江境内)长,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前往拜访,请求资助一些粮食。
鲁肃家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
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周瑜。
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一样牢不可破的挚友关系。
当群雄相互争夺混战将要扩展到鲁肃家乡时,为了避害,鲁肃举家迁居东城。
当时的东城,为袁术辖地。
袁术闻其名,请他出任东城长。
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成大事,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
南迁时,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强悍的青年在后。
袁术得知鲁肃迁居,急速赶来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