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有能力又有仁爱之心的储君,于国于民都是一大幸事。嘉武帝暗暗思忖,赵子珩的人品才能,在目下一众皇子中自是出类拔萃。但因先太子是他同胞兄弟的缘故,他便从未想过要这帝位。当然,也是因了先时赵子宪的太子地位太过稳固,他在时,莫说赵子珩,便是其他皇子,也无人敢有争抢取代之心。

想起已故太子,嘉武帝至今仍觉心痛。赵子宪的死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他作为父亲失去最心爱的儿子的哀恸,更是整个大周皇朝痛失梁柱之殇。他引以为傲的太子,让其他所有皇子都不敢不服气的太子啊

也正是因先太子太过优秀,他骤然病逝,剩下的几位皇子,互相便谁也不服谁,个个都觉得自己更有资格做太子,这才争了起来。

只是他们之间不管是明争还是暗斗,嘉武帝看在眼里,其实却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只因诸皇子没有一个手里有兵权,所以任他们怎么扑腾,也翻不起大水花。

先帝晚年昏聩,以致皇位交替时社稷动荡。嘉武帝登基初年外忧内患,他凭着永安大长公主及其夫婿楚大将军的威望,又作出了许多牺牲让步,才树清朝堂内外。

后来这些年,他殚精竭虑励精图治,提拔起一批忠臣良将,又在他们的扶持之下才算彻底稳住了江山。如今的大周朝,军政基本都收归于皇帝手中,虽然仍有藩王势力未除,但也说得上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以至于现在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位藩王,即便怀有异心,也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起事。因此便只能拿几个皇子做文章了。

只是那背后之人到底还是小看了嘉武帝。筹备了这两三年,到最后反倒帮了皇帝的忙,给诸位皇子谋划了一场试炼。

这试炼的结果嘛——方才张三有新的情况回禀,刘素顺道进来换茶,眼瞅着嘉武帝边听着张三禀报边翻看手中密报,然后脸色便寸寸难看下来。

他忙把腰弓得更弯,手脚动作也放得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