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工厂经理让人去楼上培训室,叫了他们的设备部经理过来。
那位设备经理带着林伟一起进去,两人蹲在地上往上看,指指点点地,具体说什么巧珍听不太清。
两人走出来,那个设备部经理不停地在问林伟,林伟转头说了一个德语的词,问巧珍:“这个英文怎么说?”
虽然巧珍让林伟学英文,不过林伟接触的德国人和德国机器太多,语言吗?环境很重要,他的德语明显比英语要好。
巧珍立刻用英语回答:“斜角!”
听他继续跟那个设备部经理解释,之前江城cw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们进行了设备改造,汤姆听林伟说如果改了之后能够效率上提高20,瓶颈工序提高20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汤姆很感兴趣,站在那里问林伟:“你具体说说到底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最好我能画给你们看!一句两句说不清。”林伟跟汤姆说。
“我们继续往前走,你们一起聊聊,等下回会议室讨论?”巧珍建议,得到了一致认可。
不知道这个设备经理真的是像林伟一样,是个技术控呢?还是想要借机博得老板们的好感,毕竟刚才汤姆亲口说了自己是他的朋友了。
汤姆和巧珍去了产能平衡这块可以作为例子的点,两人在那里探讨。林伟则是跟着那位设备经理跑了他们几个有问题的点,等巧珍和汤姆那里已经聊地差不多了,他们还在那里激烈地讨论,巧珍走过去,被林伟抓了,有些特别专业的名词一下子没有办法讲清楚,林伟让巧珍在中间充当翻译。真难为他俩能谈那么久了。
汤姆在那里倾听问巧珍:“你先生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改进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他纯粹想省钱,当时江城cw新的生产线……”巧珍非常骄傲地跟汤姆说起了林伟为江城cw生产线所作的贡献,“而且,他和john是好朋友,john的很多改进理念,都会跟他探讨,一个好的idea要有人能帮他实现,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那里林伟在跟他们的设备部经理算一笔账,如果做改造的话需要多少钱:“钢一定要用日本……”
林伟以为自己说了个天价,可对方那个设备经理,张开了嘴,看着林伟:“你重复一下,改造的话是多少钱?”
“折算下来大概三十万美金一条线,做好所有的材料大概二十八万美金,安装两万美金。”林伟重复了整个预算。
汤姆问了一句:“所以三十万美金可以为这个环节提高20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