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太祖皇帝第六子朱桢的子孙,据说当年,太祖皇帝定鼎中原,光复华夏,和所有皇帝一样,犯了疑心病。
疑心病重的太祖皇帝杀功勋大臣,废除丞相,自己做丞相的活儿,还为了防止国家大全落入他人之手,效仿汉太祖刘邦,对自己的儿子实行分封制,分到各地当王爷,实际上镇守各个地方,简称大国中的小国。
历代藩王,即使再不揽权,再当猪养,这一百年来,再蠢的猪也把封地养成自己的猪圈。封地的土地税收不交国库,直接交给藩王,藩王的子孙被封为郡王、将军……再继续接受封地……如此这般,大明朝,属于国库的土地,那是真少。
可偏偏,国库还要每年给这些宗室偌大数额的银两,是为俸禄。简而言之,这些人,活着就是国家的功臣,要有俸禄。
更何况,太祖皇帝后面的一代代皇帝,除了先皇和现在的皇上是独苗苗,虽然没有太祖皇帝的儿子多,那也有几个儿子不是?一个儿子继承皇位,其他儿子继续封藩王,藩王繁衍子嗣,继续封郡王、将军……
公主郡王县主等等,自然不用说。当年宪宗皇帝首开皇庄,有忠心大臣一起反对,都说当年太祖皇帝留田与民耕种,休养生息,而现在的豪强,一次征地,就拿走数百顷,剥夺百户农民赖以生存的恒产……
可是宪宗动容于大臣们的陈情,却在不久,太后的弟弟要求涿州六十顷田,乳母翊圣夫人索求通州、武清的百顷之地,长宁伯要求得到武强、武邑的六百顷地,宪宗都给……
天气晴好,难得不那么炎热,还有丝丝小风。徐景珩和皇上午后休息,讨论这个事情的根本,文老先生在一边听半天,手摇拨浪鼓逗着怀里的小胖娃娃,“忧心忡忡”。
“例子一开,扎实巴的番僧索要静海土地,嘉善公主要求文安的数百亩地,德王索要寿张四千顷地,宪宗都准……
文武官员一看,好嘛,都抢,我们也赶紧抢……这还不算那些,本来就占据大量土地的世家大族;三年一次科举出来的秀才举人进士的免税田……”
皇上有模有样地点脑袋:“大明的田地,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消逝于达官贵人的樊篱高墙之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富裕的越来越富裕,贫穷的越来越贫穷。”
文老先生重重咳嗽一声:“皇上,你不担心?那一代代楚王在封地,横征暴敛,嗜杀成性,把封地弄的乌烟瘴气,手下以及管辖的子民苦不堪言,我瞧着,这一位楚王,也是一个假贤惠。”
皇上摇头晃脑:“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虽然不对,但总有一定的道理。”
文老先生重重地咳嗽两声,这次是真咳嗽。
“皇上连‘有其父必有其子’都知道,聪明。”
皇上眯眯眼,皇上也相信自己聪明。聪明·皇上,仔仔细细地擦拭完自己的牛皮大鼓,白玉小笛子,看徐景珩。
徐景珩在给一把古筝校对音准,调试筝体和弦的共鸣,一抬头,目光鼓励,皇上学文老先生咳嗽一声,清清嗓子。
“文老先生,此言差矣。太祖皇帝分封诸王,不分封诸王,都是两难。自古以来,帝王或者大户人家选继承人,选最喜欢的,最爱的,最有能力的,怎么选都是纠结,分封也一样。”
小小的孩子,学着徐景珩一副稳重宽容的模样,只奈何,学了一个皮毛,文老先生忍不住就笑:“皇上且说说?”
皇上小胖脸严肃:“大明和大汉,有很多相似之处。
大汉之所以分封诸王,是吸取秦朝的教训。秦始皇取消分封制,有大臣指出,一旦天下有变,皇帝自己独木难支,分封皇子可以帮助抵御外人。
秦始皇认为,周朝的分封制,是后来的诸侯混战、民不聊生的根源,主张集权制。汉太祖看到秦朝灭亡的教训,皇帝本人没有诸侯王的帮助,被外人消灭,在郡县制下设置藩王,想要两全其美。
到唐朝大一统,唐高祖和唐太宗也都犯愁,可是玄武门之变,加上当时唐太宗胸襟宽大,万方信服,才没有采取汉朝的制度。然大唐藩镇割据,造成五代十国的大乱世。
于是到了宋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既没有异姓诸侯王,宗室诸侯王也没实权,武将也无实权,然大宋外弱内强,处处受北方民族压制,最终被蒙古消灭。
到蒙古,武力强盛,然思想管控松散,元朝是唯一没有文字狱的朝代,百年亡国,于是太祖皇帝就要结合历朝历代的教训,想要一个万全其美……”
文老先生听得目瞪口呆,呆呆地鼓掌喝彩:“皇上说得好。”怀里的小胖娃娃兴奋地冲着皇上“啊呜啊呜”,皇上骄傲地扬起小脑袋,目光灼灼地看徐景珩。
徐景珩笑容宠溺:“皇上说的非常好。”
皇上眉眼弯弯地笑,身板挺直忒骄傲的小样儿,发现红石头里的鬼鬼们一起探头,皇上安抚地拍拍红石头,特“理解”地安慰:“现在的人看历史都说古人傻乎乎,其实古人不傻,而是事实如此,难以兼顾。”
文老先生疑惑地看一眼那红石头,也没多问,只好奇徐景珩怎么教导皇上的。
“那皇上说说,大明宗室,为何有今天的局面?”
皇上慢慢地捧起青花小瓷碗,用一口奶汤,继续开讲:“《明太祖实录》记载,太祖皇帝和太子聊天,问太子最近都学什么,太子回答说:‘昨讲《汉书》七国叛汉事”,太祖皇帝问:‘此曲直孰在?’”
太子回答,错在七国。太祖皇帝就说,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投博局杀吴王世子,以激其怨;景帝登基后,轻信晁错的话,轻率削减七国之地,这才是七国之乱的根源。
太祖皇帝认为,七国之乱,错并不在七国,也不在制度,而在于身为天子过于软弱又薄情寡义。太子站在自己的立场,不满意分封制。”
文老先生瞪大眼睛:“那皇上怎么看?”
皇上自恋:“朕没有兄弟。爹只疼朱载垣一个。”
文老先生:“!!!”文老先生忍不住看徐景珩——你听听,你听听,你都教导什么?
文老先生难得语重心长:“皇上,父亲疼爱孩子,那是父爱。父爱有轻重偏向,但都是父爱。为人子女的,坦然接受即可。”
皇上郑重点头,好好小夫子的模样:“朕知道。朕在告诉文老先生,这个事情,没有对错。就和唐高祖只能退位,不能给其他两个儿子报仇一样。”
文老先生:“!!!”皇上你可爱你说得对。
可爱·皇上眉开眼笑:“太祖皇帝建立大明,必然要分封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们,论功行赏封功臣,为了压制这些功臣,又封自己儿子为王。大明在边境的兵权太过重要,太祖皇帝只能相信自己的子孙……”
徐景珩和皇上的讲解,太祖皇帝相信,只要太子有容人之能,手握主要兵权,大明就会稳当。然天下没有理所当然的稳当,只有博弈。太祖皇帝和文武大臣博弈,杀功臣,封藩王,造成藩王做大。
凡事意外太多。太子早逝,太孙软弱,几方博弈,太祖皇帝无奈只能继续杀功臣,这就是蓝玉大案,藩王进一步做大。太孙登基,迫于无奈要消藩,诸位藩王都不服,然太孙没有太祖皇帝的杀伐果断,又和汉景帝一样心急……
文老先生叹气:“下面的事情,我大体可以想象。永乐皇帝登基,干脆迁都北方自己领兵,学习汉武帝的推恩令,把宗室都当猪养起来。可是他们都算错了,推恩令,是降爵,大明的宗室不降爵世袭,一代代繁衍……”
“不过,皇上也别在意。楚王家里的事儿,基本上哪个大户人家,小户人家,都有。皇上长大就知道了。”
皇上:“!!!”皇上瞬间又想起他的那些问题,看看文老先生,想问,偷瞄徐景珩。那小样儿,看得文老先生那个乐呵。
红石头里的鬼鬼们一起沉默,跟着一起看向徐景珩。徐景珩调试完古筝,抬头,问道:“皇上,今儿的天气好不好?”
皇上乖巧回答:“好好。好好。”皇上的大眼睛里都是期盼,玩水?泛舟?赏荷花?
徐景珩微笑:“天气这么好,正好晒书。”
皇上:“???”文老先生哈哈哈大笑,怀里的小胖娃娃“咯咯咯”笑。皇上呆呆地跟着指挥使起身,撅着小屁股,跟前跟后地,常用的书本儿都搬出来,放到园子里的木架子上,摊开……
大明人一般是六月份晒书,纸张的书本儿每年都要晒,六月份的太阳正好,七月份就要晒被子,准备过冬棉衣了。徐景珩和皇上晒的,是他们平时常看的书,其他的书本自有下人打理。
皇上做事,向来认认真真。徐景珩做任何事,轻柔愉悦,皇上不自觉地受到影响,就感觉这书本儿也活了过来,和他的金刚鹦鹉、斗鸡、小马、和他的玩伴们……一样,都是好伙伴。
半个时辰,上百本书一一放好,皇上累得脸蛋儿通红,额头冒细汗,看着书本儿饥渴地吸收太阳的模样,成就感爆满,“龙爪”摸摸一本本书,嘱咐道:“乖乖晒太阳哦,不长虫虫哦。”
徐景珩看在眼里,忍不住笑:“敲鼓助兴,好不好?”
皇上一听,欢喜:“好好,好好。”
皇上回来亭子,净手,给亭子里的两个沉香炉续上香片……端坐在一个小绣墩上,双手握住两个鼓槌,“咚咚咚”,快速的鼓点响起,节奏刚劲大气,又带有几分华美飘逸、轻柔婉转,欢快的节奏一波一波。
徐景珩听着,也欢喜,净手,坐在古筝后面,根据皇上这无名曲子的节奏,伴奏。园子里一时曲乐声声,好似顽皮孩子的嬉闹,好似夏日的花草树木,书本蝉虫尽情鸣叫……
文老先生怀里的胖娃娃手舞足蹈,文老先生用一口酒,拿起皇上的小白玉笛子,也跟着伴奏。
北人晒书,虔诚肃穆。南人晒书,和书本儿一起享受夏天,一起欢歌起舞。这或者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