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墙之隔的民居里,酣睡的人不知道,黑夜中正进行着这样不为人知的,你追我赶的一幕。
作者有话要说:我怕被抓到错误……所以自己先坦白……
马车……既然到最后是用攀墙索出城,干啥还用马车接应?
解释1:避人耳目,比起半夜三更几个人站在小巷,有一辆马车在似乎更隐蔽一点……
解释2:明桥只有一岁,如果认生哭闹,坐在马车里的人可以方便哄孩子……
丞相有何欢(全)
一把黑刀,一套奇快的身法,一张文官的脸,一双漆黑的眼。
劈,砍,挑,拦。恰到好处,快到巅峰。
寒光簌簌的兵刃,抓不到他的一片衣角,只能在他眼底留下一道擦亮瞳孔的光。
禾后寒并没有下杀手,而是折了几名暗卫的手臂或肋骨……让人失去行动力,又不至于就此瘫痪不起。他毕竟做了三年的暗卫统领,对自己的属下还是留了一份情面。
只是这一夜过后,这暗卫统领一职,怕是再不会与他相干。
黯淡的月光收了最后一丝冷意,缓慢而迟钝的冬日白昼终于来临,暗卫们如同黑色的潮水退回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禾后寒尽力平复着自己的呼吸,归顺自己的真气,他疲惫至极……这一夜对他来说格外漫长,数个时辰的对抗,有他的全力以赴,也有暗卫心理上的退却,他奇迹般地守住了一处城墙。
不知哪里传来一声嘹亮的公鸡打鸣,他收回离刃,迅速离开了京城主道。
在舜朝正史中,在十数名史官的不断删改的章节里,这一夜留下的不过寥寥数句,微弱的痕迹:安正四年腊月初十,燕祥宫大火,太子明桥殒。德妃李氏悲痛欲绝,数度昏厥于燕祥宫,帝大恸,亲查,空北刺客于夜入京,加害太子。帝震怒,任禾相为边疆督战,同方亦信方副将率领二十万将士即日起赴西北氏州,助平元将军攻打空北蛮夷,报仇雪恨,扬我大舜国威。
史官笔下的确是这么写的,直白的很,就是说敌人把我朝太子给杀了,这样的挑衅真是忍无可忍,皇上一定要血洗敌人全族。
再细细一看,就发现这里边包含了三件大事:其一,太子没了;其二,丞相被派到离京城千里之地了;其三,舜朝与蛮夷终于要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