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殿试。

太和殿内, 几百个进士端坐在桌前,挥洒笔墨书写着人生最关键的一道试题,圣上亲自拟定的试题,还会评判所有的殿试考卷。

穿着明黄色龙袍的宣熠帝行走于期间, 所有人都不禁屏住呼吸, 怕自己御前失礼, 却没料到,宣熠帝的视线早就时不时望着最后一排的人。

晏清名次最后, 桌子自然也放在最后, 试卷的题目中规中矩, 可晏清下笔时却锋利无比, 题目讲到德行民政,她就非要写, 驯化蛮夷为德,束

之以礼,行不匮武,大同一体乃是大功德。

宣熠帝原本十分好奇, 这位科举中列举了无数条击垮突厥策略的寒门弟子, 每字每句都让他如获至宝,遇到知音大才的人, 究竟会用什么样

的方式引起他的注意?

可这么一看, 宣熠帝有些哭笑不得。

像是吸取了教训, 他看中的这一名大才, 风格不再那么尖锐锋利,一字一句仿佛都能将远在边境的突厥置于死地,而是换了一种缓和却暗

藏锋芒的方式。

用文化驯化突厥蛮夷,让他们在思想上受到宣国的控制, 可字句中却暗藏着武,显然他这位倍感欣赏的知己,哪怕是意识到自己过于锋芒

毕露,都暗搓搓地怂恿着他这个皇帝,去向突厥动武。

着实是和他心意!

宣熠帝在心里畅快大笑起来。

殿试结束后,试卷都由宣熠帝亲自评判,当场宣布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次,其余的人无论殿试成绩如何,都为进士。

原本名次就在一甲第一名的邢台清河人,孔史彬,更是轻昂着头颅,眼神清傲地等待状元的名号落在他头上,毕竟他出身江南孔家,自幼

天资聪慧,名声远扬,还是科举第一名,按以往的惯例都是由榜首当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