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真行,我现在觉得你和韩放越来越像了。”实在受不了,李均竹加快了步伐。
考棚前,南北领着两个随从一直候着,直到看到李均竹的身影,他才看了看四周,迎了上去。
没想到才走进,也被臭的一个踉跄,面无表情的脸好像也裂开了个缝,憋着气,直到把几人送回府学,他才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三场考试,都在傅长卿的料算之中,李均竹也安安稳稳的答完了题目。
没想到最后一场的大干律竟不是律法,而是民生,他想起了去年在临城郡之事,这次的堤坝修建,他学到了好多。
一时脑子里交织着两种想法,一边老老实实写一篇歌颂朝廷,歌颂皇上的锦绣文章。
一边是对朝廷的徭役制度和待遇提出改革和衙门的办事效率提出改革,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下笔了。
最后天快亮时,他记起了老师对金学士的评价,刚正不阿,不迂腐,才终于下定决心起笔。
一篇名为《益其功增其效》的文章就是他这次乡试最后一场的试题。
大概来说文章里他先提出了堤坝修建时所见到的效率低下的事,然后提出工具的落后。
对办事效率的提高提出了几种建议,甚至把前世的包产到户的方法都用在这些官吏的管理方法上。
提出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结论,最后当然不免对皇帝的英明歌功颂德一番。
快速的誊抄完,写文前的忐忑都消失不见,看看手心里拉石头留下的疤痕,再想想堤坝上的那些服徭役的老百姓。
他暗暗握紧拳头,现在的他没办法提出对徭役制度的改革,以后的他一定能。
结束了最后一场考试,李均竹把自己的最后一场考试的题目念给了韩放几人听。
连听了个大概的南北都深觉不妙,写了信快马加鞭的送往都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