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迷则看得更专业,盛慕槐说自己是辛派还真不是吹牛的,她和辛韵春当年的表演简直一模一样!看着盛慕槐的肖素贞在舞台上大放光彩,他们眼睛都舍不得挪开一下,耳朵也支着,许多年幼时看过辛韵春表演的人眼眶都湿润了——
盛慕槐的演出让他们想起了当年京剧鼎盛时的模样。
《小上坟》后,是柳青青的《锯大缸》。柳青青武艺高超,而且也踩了跷,这就更不容易了。如果说盛慕槐是老人们这么十几年来看过最好的花旦,那么柳青青就是他们这十几年年来看过得最好的武旦。
这是绝对的视听盛宴。可凤山不是个私人戏班吗?怎么能够这么藏龙卧虎?
戏迷们感觉自己就是捡到了宝,坚定了一定要支持凤山,捧红凤山的演员,让他们不断给出更好的表演。
最后一场戏是盛慕槐和凌胜楼的《挡马》,两人配合默契,盛慕槐穿厚底靴扮番官丝毫不乱,凌胜楼功夫老练,几个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利落漂亮,两人打斗的片段让现场叫好声连连。
大家看了看接下来十几天的戏单,盛慕槐每场都有新玩意,文武昆乱不挡,这真是使出了看家本领,肚子里也是真有货啊!
那些天,凤山真是场场爆满,不仅戏曲杂志来约专访,报纸也针对凤山的新型京剧班子现象做了报道。盛慕槐的电话响个不停,不断有地方邀请他们去演出,还有体制内的团体想和凤山合作,或者租用太平园的场地。
四五六月份,凤山又受邀到天津、上海两地演出,照样点燃了当地观众的激情,还有从首都追过去的戏迷,仍然是场场爆满。
报纸说,原来不是这个年代没人喜欢看京剧,是我们没看到足够好的剧目,捧出一个值得爱的角儿。
盛慕槐和凌胜楼是真火了。两人在手牵手逛个街都能被认出来,被要签名。
盛慕槐的粉丝给自己起名叫“槐花党”,成立了“槐花社”来专门捧她。还有人蹲守在凤山门外,就为了看自己喜爱的角儿一眼,听听盛慕槐吊嗓子练戏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