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号病例,哪位先来说说?”宁夏看向众人,见无人先开口,便干脆直接点了名字:“黄医生是这方面的老专家了,从业经验丰富,那就请您先来说说吧。”
被点到名的黄医生,翻看了一下面前的资料,思索片刻,谦虚地道:“行,那我就班门弄斧,先来说说我的想法吧。”
黄医生看向宁夏,开始浅谈:“第一例病人的病症表现已经不叫明显了,这是一种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的人体内缺乏isozy酶所引起的病症,目前来说,对于缺乏isozy酶这种情况,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彻底的治疗方法,从现在这个病人表现出来的病症来看,在智力方面的影响尚不明显,比较传统保守的治疗方法,我认为依旧是针对临床表现出来的病症进行对症治疗。”
“当然,各位专家如果有其他更好的想法,也可以交流交流。”话末,黄医生又礼貌的加了一句。
这时,另一位相关专家李医生开口道:“黄医生说的这种对症治疗方法,当然是比较安全且常用的,但是我在想,既然我们这一次的医疗计划就是为了治愈罕见病,那么仅用之前的医疗手段进行治疗,似乎有点失去这一次专家会诊的意义了。”
“我赞同李医生的观点。”又一位医生出言:“而且我们一直在说,这样的对症治疗其实治标不治本,我们无法确定在缺乏isozy酶的情况下,之后是否还会出现其他的病症……”
“其实针对这一类罕见病,我们医院也一直在做研究,目前我们考虑的一种方向,是通过人工体外合成相应的isozy酶,再利用一定的技术注入人体,并使其发挥作用。”刘医生提出了全新思路。
“这的确是个方法,但问题是如何让人体准确吸收isozy酶,并且使其发生作用,以现有的医疗技术似乎还没法克服这一点。”
陈医生这话一出,现场不少医生皱起了眉。
讨论有些陷入僵持。
宁夏手指轻点着面前的资料,认真将众人的话听完。
略作思索,宁夏表示认可:“刘医生提出的人为补充isozy酶的治疗方法,我认为应该是我们今天讨论最有效、也是最彻底的方法。”
“但如何进入人体并且发挥作用,确实是个还没有攻克的难题。”刘医生叹了一口气说道。
宁夏看向刘医生,说出自己的方法:“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考虑利用生物技术,培养出一类共生菌种进入人体,通过共生菌种自身的代谢,形成完整且规律的代谢循环,同时产生乏isozy酶,共菌种本身和人体使用……”
这样的场景让宁夏有种熟悉感,在现世的时候,她也经常被邀请去参加一些医疗方面的专家会议,从不同角度提供一些技术方向参考。
宁夏继续道:“前期,我们可以通过定向培养让菌种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而后期,则完全可以实现菌种在人体内的自我调节和代谢。”
宁夏没说太多,毕竟这样的会诊讨论会上,具体技术方面的问题,不适合说太多。